岁星纪年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385页(748字)

古代纪年法之一。岁星即木星,又名应星、经星、纪星、摄提、重华。古时沿黄赤道带自西向东分周天为12次,即: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12年(实为11.86年)一周天,岁行一次,故谓岁星。岁星纪年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所舍宿次纪年。《左传》、《国语》首出,如:“于是岁在降娄”(《左传·襄公三十年》),其纪年资料与实际天象相差甚远,当系着者上推所得。岁星自西向东,与自东向西的12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方向相反,纪年殊感不便,星占家设想出假岁星太岁(亦名太阴、岁阴)与岁星背道而驰,并据以纪年,是为太岁纪年。“岁星与大(太)阴应(相应)”(《五星占》),如太岁在寅,则岁星在丑,太岁在卯,则岁星在子,依此类推。又取摄提格、单阏(chán yān蝉烟)、执徐、大荒落、敦牂(zhāng脏)、协洽、涒(tūn吞)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作太岁在寅、太岁在卯等12年份名称(据《尔雅·释天》)。后受干支纪年影响,依10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以岁阳名:阏逢、旃(zhān占)蒙、柔兆、强圉(yǔ雨)、着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yì义)、昭阳(据《尔雅·释天》),将岁阳、岁阴名依60干支顺序相连,如甲寅年称阏逢摄提格,乙卯年称旃蒙单阏等。岁星恒星周期为11.86年,84.7年超辰一次。西汉刘歆提出144年岁星超辰一次。太岁亦随之超辰。东汉《四分历》后废止岁星纪年,沿用干支纪年法。星占家以为“岁星所久处者有卿(庆)”(《五星占》),“所在国不可伐”(《史记·天官书》)。方士术数又衍化出“太岁头上动土”、太岁所在不得兴土木等迷信说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