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430页(582字)

【生卒】:约前369—约前286

【介绍】:

战国时哲学家、文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任蒙地漆园吏。才高学博,蔑视功名利禄,不求闻达,“知己任性”以自快。家贫,曾拒绝楚王厚币礼聘。他继承、发展李耳、杨朱学说,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到天然的“道”“我”合一。从老子“道法自然”观点出发,认为“道”“无所不在”,是无限与超时空的,“道”无界限差别(“道未始有封”),万物齐一(“万物皆一”),把天人、物我、大小、生死、现象与本质等无条件地纳入绝对同一之中,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在自然与社会对立处,他总是肯定自然,否定人为社会,认为仁义礼智等社会属性是束缚人自然本性的绳索,尖锐地批判了社会等级制、宗法制及专制制度;在人生态度上,或表现为愤世疾俗、放荡不羁的不合作态度,或表现为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贵柔守雌的退守态度。庄周文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寓言构思奇特,机趣横生,融哲学、文学为一炉,言近旨远,举重若轻;写景状物描摹细腻,生动传神,文笔汪洋恣肆,恢诡谲奇,笔端流露至性至情,优美动人,情深格高,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以庄周为代表抨击传统、嘲笑儒学礼教的反对派文化,给以儒家为正统的中国文化灌注了生气。庄周及其后学着有《庄子》一书。参见“庄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