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662页(463字)

中国最早歌总集。共收诗305篇,约为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作品,最后编定成书约在春秋中叶(前六世纪)。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经”乃汉儒所加。它反映了周王朝奴隶社会兴衰历史,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及阶级矛盾,真实生动地表达了人民之感情、愿望。按合乐歌唱形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诗按地域划为15小类,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多是各地民间诗歌,反映各地民俗、风情、疾苦;雅诗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贵族宴会乐歌;颂诗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追述历史,颂扬祖先的祭祀乐歌。至孔子时,作为乐章之《诗三百》已颇混乱,经孔子整理,使“雅、颂各得其所”。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汉代学者传《诗》分为四家,独毛诗流传至今。它保留了许多古代珍贵史料,对中国文学发展有深远影响。参见“三家诗”、“毛诗”、“六义”、“国风”、“二雅”、“三颂”各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