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751页(251字)

战国时于国之边境设亭,置亭长,以防御敌人。《韩非子·内储说上》:“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秦、汉时乡村每十里为一亭,设亭长一人,掌缉盗贼,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者称都亭,设于城门者称门亭,亦置亭长,其职掌与乡村亭长同。隋、唐以古亭长之名为九品以下职官之称,于尚书省各部衙门设置,负责门户启闭和通传等事,为中央官署中低级事务员,与秦、汉亭长职务不同。

上一篇:哀辞 下一篇:音韵阐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