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867页(436字)

【生卒】:1593—1657

【介绍】:

明、清之际史学家。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代灭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人。未出仕,布衣终身。勤于学问,常手不释卷。好观古今之治乱,于明朝典故尤所注心。以《明实录》多避讳失真,史事错讹,见解肤浅,乃着力自撰明史。自明天启元年(1621)起,据列朝实录、邸报,采诸家着述百余种,互证比较,订讹正误,于天启六年(1626)成初稿。继而反复修改。及清顺治二年(1645),以不忍国亡史灭,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书成未几,原稿被盗,痛心之余,毅然重搜史料,发愤另撰,经4年艰苦经营,于清顺治七年(1650)成书,取名《国榷》。顺治十年(1653),受聘至京作记室。在京两年半,遍访明朝降官、故吏、太监、皇亲国戚,广搜遗闻,对《国榷》予以补充订正,历30余年,终成颇具特色之编年明史。另着有《北游录》、《枣林杂俎》、《海昌外志》、《枣林集》、《枣林集》、《枣林外索》、《史论》、《西游录》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