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956页(343字)

拨弦乐器。也称“七弦琴”,俗称“古琴。”初为五弦,周初增为七弦。《旧唐书·音乐志》:“琴,……五弦以备五声,武王加之为七弦。”定型于汉代。魏晋以后,形制和现在大致相同。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长约110厘米,琴头宽约17厘米,琴尾宽约13厘米。面板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外侧有徽13个,底板用梓木制成,开有大小各异的出音孔两个(称“凤沼”、“池”)。琴面张弦7根。弹奏时,右手弹弦,左手按弦,有吟、猱、绰、注等手法。音域宽广,音色变化丰富。《·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汉魏六朝时,为“相和歌”伴奏乐器之一。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也用作伴奏乐器。古代乐曲赖琴保存者极为丰富,从北朝至清末,琴曲谱集现存有150余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