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082页(327字)

刻印的通称。印文一般采用篆体字,先写后刻,故称篆刻。后世入印文字也有采用隶、楷、行等书体。宋、元以前印材多采用金属、晶玉、兽角、象牙,一般多系印工刻就。据传王冕发现“花乳石”后,明、清以降遂用石章刻印,文人自篆自刻有了丰富的印材。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融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它讲究刀法和章法(也叫分朱布白)。基本刀法可分为冲刀和切刀两种,奏刀时亦结合运用;章法注重虚实对比、位置匀落、奇正相生、穿插辟让等,要求在方寸之内,穷其变化。明、清以来涌现出文彭、何震、程邃、丁敬、邓石如、吴熙载等杰出篆刻家,形成了皖派、歙派、浙派、邓派、闽派等各具特色的流派,使篆刻成为供人欣赏的独立的艺术,为后世所珍视。

上一篇: 下一篇:黎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