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77页(707字)

唐代后期朝廷内部不同政治集团的争权斗争。808年(宪宗元和三年)制科考试时,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指摘误失,抨击时相李吉甫,引起波澜。穆宗时(821—824年),李吉甫之子李德裕等,指斥李宗闵主持科考舞弊,斗争愈加复杂。于是,朝内逐渐分化聚合,形成两大集团,即牛、李二党。互相斗争近40年,史称牛李党争。李党领袖是李德裕和郑覃,都是士族高第出身,宰相之子,同以门荫入仕。他们主张“朝廷显宦,须是公卿子弟”,理由是自幼濡染,熟悉朝廷事体,“不教而自成”。郑覃还几次奏罢进士科。牛党领袖牛僧孺、李宗闵等来自不同地区,多由进士登第。他们反对公卿子弟垄断仕途。在对待方镇上,两党有所不同。李党多出身累代公卿,与中央政权荣枯与俱,支持唐朝抑制强藩。李吉甫执政时曾“易(更换)三十六镇”。李德裕时也支持中央敉平泽潞刘稹之乱。牛党则多来自地方州郡,与方镇往往有着共同利害。他们主张姑息处之,承认割据现实。在对待边族上也有争议。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时,收复维州。牛僧孺时居相位,力沮其功。唐朝政府竟下令撤出维州,送还吐蕃降人,以委曲求全了之。两党争执日久,渐成意气相攻,除去不同利害,已无判然不同之政见可分。牛党久居枢要,便也论起门第,希求与关东士族结姻。李德裕轻视进士,认为他们“祖尚浮华,不根艺实”。但他所援引也大多是进士出身。为了对抗牛党,他还特别“奖拔孤寒”,即提掖中小地主知识分子。当时,朝堂有宦官擅权,牛、李各自攀附权阉,以为援助,并无根本不同态度。两党交替执政,互相攻伐不已,使腐败的朝廷更趋混乱。唐文宗为此慨叹:“去河北贼(指藩镇)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上一篇:甘露之变 下一篇:唐武宗灭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