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永乐大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123页(672字)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刘季篪和解缙三人总监修,组织2,000余名文臣儒士,编纂成我国古代最大类书——《永乐大典》。据《明实录》载,《永乐大典》子1407年(永乐五年)成书,历时5年。它“旁搜博采,汇集群书”,辑录明朝以前图书七八千种。内容包括“凡书契以来,僧道、技艺之言”,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志、阴阳、医卜等。全书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亿2,000万字,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按韵目编写,依《洪武正韵》为纲,每一单字下,随类辑入有关着作。由于整部、整篇、整段录入,一字不改,完整保留了古书原有面目。永乐以前秘籍遗文,赖此得以保存。我国重要史籍《旧五代史》、《宋会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就是清代学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永乐大典》编成后藏于文渊阁。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时,此书随移北京,藏之宫中。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宫内失火,《永乐大典》幸未遭厄。遂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组织抄写一部副本。从此,大典正副本分藏文渊阁和皇史宬。明亡,文渊阁被焚,大典正本可能此时烧毁,副本在清初移至翰林院。1773年(乾隆二十八年)清修《四库全书》时,大典已散失2,000余卷。但仍从大典中辑出古代佚书500多种。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大部焚毁,部分被掠。至今存国内外者,仅370多册,国内仅存215册。明代修纂《永乐大典》,工程巨大,卷帙浩繁,保存大量古籍,在文化史上留下重大影响。

上一篇:郑和下西洋 下一篇:设奴儿干都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