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左”倾机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279页(979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延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次“左”倾机会主义。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统治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王明,本名陈绍禹,留苏学习期间曾组织宗派小团体。1930年回国,同年9、10月间写成题为《两条路线——拥护国际路线,反对立三路线》(后改名为《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全面阐述了他的“左”倾观点。1931年1月,经过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控制了党中央。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是:1.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强调反对资产阶级。王明认为,、中国虽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但“有相当的畸形的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中国革命之所以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是因为反资本主义的斗争“还次于民族解放及土地革命的地位和比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胜利”。2.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说成是右倾,提出更加“左”倾的“积极进攻”方针,要求各大城市的党组织不顾客观条件地组织罢工、罢业、罢操、飞行集会和示威,要求红军攻打中心城市。3.要求全党“坚决实行两条战线的斗争”,特别强调要反对右倾,认为右倾是党内“主要的危险”。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4.“九·一八”事变后,错误地估计形势,提出“武装保卫苏联”和“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等错误口号,把当时在政治上已经活跃起来的中间势力当成“最危险的敌人”,大搞关门主义,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5.1933年1月“左”倾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后,进一步排斥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使其错误方针在苏区全面贯彻。在土地革命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政策,使土地革命不能正常进行。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使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不得不撤出苏区,进行长征。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长期统治,使白区的党组织损失了几乎百分之百,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九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批判了王明教条主义的错误,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从思想上做了彻底清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