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06页(1097字)

英、荷、法、德等西欧国家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方式。以英国最典型。从15世纪末(另说更早)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历时300多年,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是第一阶段,高潮在1530年前后;革命后为第二阶段,顶点在19世纪初前后。15世纪末起,由于新航路开辟和国际贸易扩大,弗兰德尔和英国的毛纺织业空前繁荣,毛价格上涨。养羊业变得有利可图,收益超过农业一倍以上。人们说“羊蹄子可把泥土变成黄金”。新贵族用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用栅栏、篱笆、沟渠把土地围起来作牧羊场,自己经营或者租给牧场主,这就是圈地运动。着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斯·莫尔在《乌托邦》里痛斥为“羊吃人”的过程。他们起初圈占公有地(森林、牧场、荒地等),后来圈占耕地、园田,甚至强行拆除或放火烧掉农民的小屋,逼得农民家破人亡、到处流浪。政府出于治安的缘故,一再限制圈地。亨利八世实行的宗教改革,把圈地运动推向第一个高潮。当时教会拥有大量财富和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亨利八世统统收归王室所有,然后分光卖净,不是送给宠臣,就是廉价卖给农场主和市民。这些人也赶走农民,把土地合并起来变成农牧场。破产农民只有一小部分到手工场里劳动,多数流离失所、无以为生,乞丐、盗贼和浪人的队伍日益扩大。英国政府污蔑他们自愿犯罪,颁布一系列稀奇古怪的血腥立法予以惩罚。1549年爆发罗伯特·凯特领导的大规模反圈地农民起义。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资产阶级国家公开支持圈地。地主不仅继续圈占农民的耕地、荒地,摧毁他们的小屋,而且国会通过几百项马克思称之为“剥夺人民的法令”(即“公有地圈围法”),赠给地主几十万英亩公有地。19世纪初,更有所谓“清扫领地”,即在军队的帮助下把许多村庄一扫而光,清除农民,毁坏房产,改成农牧场。圈地运动是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到19世纪前半期英国的自耕农阶段基本消灭。农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为生活所迫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从而为城乡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圈占土地的地主,自己雇工经营或者租给农场主经营,造就一批农业资本家,使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16世纪末,英国已有一个富有的农业资本家阶级。资本主义农场使生产资料的分散变成相对集中,使农民的小生产变为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再加耕作方法的改进等,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6、17世纪英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无论从生产关系还是从生产力角度看,圈地运动都是一场革命,在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只不过这场革命是用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