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宗教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415页(1033字)

16世纪初德国发生的以宗教改革为旗帜的早期资产阶级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交锋。15世纪后半期到16世纪初,德国的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很快,有些部门超过当时西欧先进国家而居首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德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资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平民反对罗教会和诸侯的反动统治,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当时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大地主,又垄断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一切反封建的斗争必然首先针对天主教会。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学(今马丁·路德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95条论纲),公开要求辩论教皇敛钱的赎罪券问题,正式点燃宗教改革的烈火。农民、平民视其为起义的信号,四处举行暴动。市民、骑士甚至部分与天主教会有矛盾的诸侯,都卷入反教会的浪潮之中。95条论纲实际成为斗争的共同纲领。1520年,路德系统提出唯信称义,建立廉价教会和改革文化教育的主张,发出驱逐罗马教会势力以实现德国独立的战斗檄文。教皇发布训令宣布他是“异端”,罗织罪状41条,路德当众将其烧毁。在1521年的沃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顶住围攻,坚决捍卫自己的主张。会后,德国革命深入发展。骑士为实现德国统一单独暴动;闵采尔提出用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张。路德却开始转到对立面攻击革命运动。1524年夏德国爆发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路德坚决主张镇压农民起义,就象打死疯一样,从而堕落为叛徒。他甚至呼吁教皇和诸侯与市民团结起来反对起义农民。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虽没有抛弃唯信称义主张,但强调对神的信仰,攻击“理性是信仰之敌”。1530年路德向奥格斯堡帝国议会提出路德教的系统理论,称“奥格斯堡告白”。“告白”强调路德教与天主教的共同点,对分歧一带而过。路德在一封信里还强调基督教各派都是上帝的战士,应当互相宽容。路德的宗教改革终于蜕变为诸侯的工具和庸俗市民的官方宗教。广大农民、平民继续坚持斗争,甚至一度夺取明斯特政权(1534),成立公社。德国宗教改革虽遭失败,但也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德国北部和东北部的诸侯纷纷改宗路德教,乘机夺取天主教会财产。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即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信仰;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差不多同时,瑞典、丹麦和挪威也改宗路德教,建立从属王权的路德派教会。今天路德派仍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有信徒约7000万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