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瓜分波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12页(979字)

1772年、1793年、1795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领土进行的三次瓜分。自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成一个国家后,波兰领土比现在大得多,还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普鲁士等地区。当时的波兰是典型的封建割据国家,设有世袭君主,国王由大贵族组成的议会选举产生。由于各地贵族利益不一致,1589年议会通过决议,规定任何决议必须全体议员一致通过方能有效,即每个议员都有“自由否决权”。这就是所谓“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使波兰议会从17世纪中期起约100年中召开的55次会议中,有48次未作出任何决定。盛行农奴制而又如此涣散的幅员广大的波兰,成为各强国侵略的对象。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等国从16世纪末起就不断干涉波兰内政。1573年—1773年波兰更换过11名国王,其中有七人是外国人,属于某一强国的傀儡。甚至土耳其人都曾派兵到波兰掠夺财富。俄国在打败瑞典后,也加入对波兰的侵略活动,而且成为最大的侵略者。1768年俄国指使波兰议会中的亲俄派使波兰与俄国缔结保证条约,由俄国保证波兰的现行制度不可变更。因此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1772年在俄土战争中已取得重大胜利的俄国直接派苏沃洛夫率军进入波兰。普鲁士、奥地利立即出面干涉。结果三方妥协,于当年8月5日签订协定共同瓜分波兰。俄国占领白俄罗斯部分地区和德聂伯河上游地区以及里夫兰地区的一部分;奥地利占领加里西亚;普鲁士占领波罗的海沿海一带地区。波兰遭到第一次瓜分后,部分贵族感到有必要进行改革。在他们努力下1791年制定出新宪法,废除了“自由否决权”。但为时已晚。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获胜的俄国再次派兵进入波兰。普鲁士也趁机将军队开进。于是1793年俄普两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奥地利正忙于同法国作战,未能参加。俄国得到明斯克以东的自俄罗斯领土和德聂伯河右岸的乌克兰地区。普鲁士割去革旦斯克(但泽)、托伦和波兹南一带领土。这次瓜分后波兰发生柯斯秋什科领导的革命,推翻国王,建立起临时政府。1794年俄国派兵镇压,攻占华沙。俄国绞杀波兰革命后,俄、普、奥三国第三次瓜分了波兰。俄国占领明斯克以西的白俄罗斯、西部乌克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南部的土地。普鲁士得到包括华沙在内的波兰西北部地区。奥地利占领了西南部,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至此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完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