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82页(841字)

1955年4月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亚非人民自己决定命运,体现独立、和平、友好合作和求同存异精神的国际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面临经济独立、政治自主、反帝反殖、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任务。1954年4月和12月印度、缅甸、印尼、锡兰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先后在科伦坡和茂物召开会议,倡议召开亚非会议并邀请25个国家参加,讨论和亚非人民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促进合作和亲善,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加强亚非国家间社会、经济与文化联系。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29国政府首脑或代表参加了会议,中非联邦代表应邀没有出席,日本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台湾国民党特务制造了4月11日的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11名有关人员遇难。由于周恩来总理临时改变行程,谋杀周总理的阴谋未能得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发表两次重要演说,强调求同存异,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应当以和平相处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进行合作的基础。经过平等协商和共同努力,4月24日会议胜利闭幕》,发表最后公报,包括经济、文化、和平合作等项内容。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提出被称为“万隆精神”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包括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和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尊重每个国家按联合国宪章原则自卫的权利;不为大国特殊利益服务,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不以武力解决国家间争端;促进相互利益和合作;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等。亚非会议的圆满结束预示了第三世界的兴起,显示了第三世界团结一致的力量,表达了亚非人民反帝反殖、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团结合作的共同心愿,是亚非国家新觉醒的重要里程碑。亚非会议的十项原则是1954年中印、中缅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略,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伸和发展。它大大鼓舞了亚非拉和大洋洲地区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