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危机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646页(714字)

苏联同西方国家围绕柏林问题而展开的激烈斗争。共有三次。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全境及其首都柏林。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宣布在它们的占领区内实行货币改革,由此开始了分裂德国的活动并触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6月22日,苏联针锋相对地宣布在它占领的东柏林发行新货币并作为整个大柏林的流行货币。美、英、法拒绝接受,苏便于24日切断了西德和柏林之间的一切水陆交通。西方三国则派大量飞机对西柏林实行空运,美国还趁机把B29轰炸机派驻西德。同年11月,苏占区内建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美、英、法不承认它的权力并于12月5日在西柏林也成立了市议会和市政府,由此使柏林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随后,西方三国加强了对苏占区和东柏林的反封锁,柏林的局势更加紧张。1949年5月4日,美、英、法、苏经过多次秘密谈判终于达成妥协,长达11个月的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于1958年11月,苏联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要求它们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出驻军,变西柏林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赫鲁晓夫还宣称,若苏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要动用武力。西方三国坚决拒绝,美国还表示将在必要时对苏实行军事报复。赫鲁晓夫被迫作出让步。第三次柏林危机始于1961年6月,赫鲁晓夫再次提出美、英、法必须在六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并派苏军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线。8月苏支持东德筑起了“柏林墙”。对此,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态度十分强硬,声称:“为了维护西柏林的利益,美国将不惜一战”。一支1500人的美国战斗部队随即开到西柏林。这次危机又以赫鲁晓夫向西方作出让步而告终。

上一篇:经互会 下一篇:朝鲜战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