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学村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790页(710字)
福建省着名的文化教育区。原为偏僻小渔村,位于福建省同安县南端小半岛的尽头,亦为同安县浔江西岸的末尾,故俗称“尽尾”或“浔尾”。因其名俚俗不雅,涵义亦不吉利,便取闽南话谐音,改称“集美”。从1913年起,陈嘉庚独资在此陆续创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男女小学、男女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中等学校,以及国学专门部等。又设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医院、自来水塔、电灯厂、钟楼、美术馆、教育推广部等。其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师生不仅来自全国各地,南洋等地华侨子女亦来此求学。本世纪20年代初期,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北军过境,经常麕集于集美学校,滋事扰乱,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为求得和平的学习环境,集美学校缮具请愿书,选派代表向北京国会、国务院请愿,呼吁南北政府和福建省军政当局承认集美学校所在地为“永久和平学村”。1923年10月20日,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内政部电饬“闽粤省民政长官转知各统兵长官,对学校特别保护”。“集美学村”之名从此确立。陈嘉庚以“诚毅”二字为集美校训。自创办以来,历经沧桑。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日机狂轰滥炸,学校几成废墟,被迫内迁福建安溪、大田、南安等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返回原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复遭美蒋飞机轰炸,村民和师生死伤甚众,校舍被毁,整个学村疮痍满目,破坏严重。1950年陈嘉庚毅然离开新加坡,回国定居,亲自主持重建和扩建学村的工作。1954年又在集美创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1956年陈氏将集美学校全部无偿地贡献政府。70多年来,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培养中学毕业生2.3万余人,校友遍及世界各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