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华人的同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第878页(502字)

论述澳大利亚华人同化问题的英文着作。阿瑟·赫克(Arthur Huck)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1970年出版。原为作者1969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里森纪念讲座会上的演讲稿。首先简略回顾华人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历史。1900年至1947年华人人口呈下降趋势,以后才逐步回升,至1969年达2.3万人。华人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始终很小,1969年为0.18%。作者分析了华人人口从矿区转移到城市的情况。20世纪60年代华人多从事蔬菜、水果批发及餐馆业,从事专业工作的人日益增多,而从商者则不多,远不如东南亚华商有实力。因而华人在经济上不构成威胁。作者认为,华人是否同化于当地社会取决于华人社团、华文学校的多少及与当地人通婚的程度。并指出旧的带有互助性质的华人社团已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文体活动为主的社团。华人传统的庙宇很少,华人教会人数不多,华文学校已不存在,许多华人不愿介入政治。异族通婚是同化的途径之一,但据调查,64%的华人及69%的当地人反对异族通婚。随着华人的增加,民族融合的进程更缓慢,但总的趋势是同化将继续进行,并以较顺利及平静的方式进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