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帕斯卡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182页(2031字)

【生卒】:1623—1662

【介绍】: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散文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生于法国奥维涅州克勒蒙—菲朗城,其父是法庭庭长。3岁丧母。8岁举家迁往巴黎。其父与当时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多有往来,使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1639年写成《圆锥截线论》。1642—1644年间设计并制造出计算器,1646年为检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和托里拆利的理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并测得山顶的气压低于山脚的气压。这一实验成果震动了科学界。在此基础上1651—1654年写成《液体平衡论》和《大气重力论》,确立了大气压力理论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规律,关于算术三角形等论文,奠定了近代概率计算的基础。帕斯卡体弱多病,从18岁起总是疾病缠身。24岁又因中风而瘫痪,与父亲妹妹生活在一起。1654年在一次车遇险中,幸免于难。此后进入修道院。1655—1659年间,写了许多着作:《与沙西先生谈话》、《致外省人信札》、《思想录》等。在他短暂一生的晚年一度又投入旋轮线问题的研究。1659年2月起疾病使他不能正常工作。安于宗教生活。1662年死于巴黎,仅活39岁。

(1)人的伟大与渺小 帕斯卡认为,宇宙有两种无限,即无限大和无限小,都不是理性所能穷究的。所以,人不能在理智方面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而要靠情感,靠对上帝的爱。在他看来,基督教能使人认识到自己既渺小又伟大,渺小在于他一部分本性近于禽兽,伟大在于他有一部分本性像天使,能努力上升到上帝的地位。他认为,人是处在无限小的虚无与无限大的整体之间的一个中间体。对于虚无来说,他是无限大的整体,而对于无限大的整体来说,他又是一个虚无。人无法理解无限与虚无,无法窥测他从中产生的虚无,以及他淹没于其中的无限。因此,对于人来说,万物的终极和本源都隐藏在不可测知、无法攻破的秘密之中。他断言,能揭示这一秘密的,只有上帝。但他并不否认人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只是给这种认识能力划了一个限界:我们并非分文不值,但也不是无所不能;我们的智力在精神界占的位置,与我们的身体在整个自然界中占有的地位相当。这种限制使我们的一切能力都处于中间状态,不能感知极端的东西,不能获得确切可靠的知识,也不能绝对地无知。我们理智永远受变幻无常的外表的欺骗,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把有限在两个无限之间固定下来,这两个无限包围这个有限,又躲避这个有限。

(2)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帕斯卡认为,人像一棵芦苇,在自然界是最脆弱的,一股气流,一滴水,也足以杀死他。但是,人是能思想的芦苇。纵使宇宙要粉碎他,人还是知道自己比杀死他的东西更高贵,因为人有思想,他知道自己死,知道宇宙胜过他的地方,而宇宙却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在他看来,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如果跌倒后想爬起来,就要从思想爬起:我们应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他断言,可以想像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然而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正是思想才构成人的生存,没有思想便不可能设想人的生存,那就成为一块顽石或一头畜牲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能求之于空间,而要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人占有多少上地都没用,因为宇宙囊括了他;而由于思想,他却囊括了宇宙,即将宇宙囊括于他的思想之中。思想由于他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人的灵魂具有如此伟大的观点,以致我们不能忍受人们对它的蔑视或不敬,人的全部幸福就在于这种尊敬。追求别人的尊敬,是人心中最不可磨灭的品质。帕斯卡认为,使人过多地看到自己的卑鄙的兽性而不向他指明人的伟大,是危险的,使人过多看到他的伟大而看不到他的卑鄙,也是危险的;让他忽视这两者则更危险。最有益的是使人同时知道这两者。

(3)人的理智与情感 帕斯卡认为,人的理智与感情是相互矛盾的。假如只有理智而无感情,或只有感情而无理智,就不会发生理智与感情的内战。但是,既然两者都有,而且与一个和平相处,就必然与另一个进行战争,所以,人就不能不处于分裂中,不能不自己反对自己,进行两者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把人分成两派,一派愿意否定感情而变为神明;另一派则愿意否定理智而变为禽兽。但两派中不论哪一派都得不到和平。理智永远停留在他身上,控诉感情的卑鄙和不义,使那些委身于感情的人不安宁;同时感情也永远活跃在那些想否定它的人们身上。因此,帕斯卡认为,既要让人认识自己的伟大,尊重自己的价值,又要让人鄙视自己,知道自己的知识被感情所蒙蔽。他主张引导人渴望寻找真理并准备摆脱感情而追随真理。他主张人应该爱自己,因为他有天赋的认识真理和使自己幸福的能力;人又应该恨自己,因为这种能力是空虚的,他根本没有获得真理。在帕斯卡看来,所有这些对立似乎使人远离对宗教的认识,其实足以把人引向真正的宗教。

上一篇:拉·洛席福科 下一篇:布瓦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