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舍勒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62页(1250字)

【生卒】:1874—1928

【介绍】:

本世纪初德国着名的哲学家,现象学者,价值伦理学的奠基人,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他一生思想变化较大,西方学者一般把他的思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897——1913年,这时他受新康德主义者李普曼和生命哲学家奥伊肯的影响,逻辑和伦理的关系是他研究的主题;第二阶段即1913——1922年是其思想成熟期,他把现象学推广到伦理学和宗教领域,形成了价值伦理学和宗教现象学;第三阶段即1922——1928年,他逐渐放弃了现象学,强调经验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结合,建立了以生命冲动和精神本质为基础的哲学人类学。主要着作有:《先验的方法和心理的方法》(1900)、《国情的形式和本质》(1913)、《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1913——1916)、《论人的永恒性》(1921)、《知识的诸形式与社会》(1926)、《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928)等。其人类学思想对现代哲学人类学各分支都有重大影响。

(1)哲学人类学的基本纲领 舍勒认为哲学人类学是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展开对完整的人的研究。探讨人与自然以及其它一切事物基础之间的关系;人起源的形而上学本质:人在世界中的物理、生理、精神的基础;推动人运动的动力和能力;人的生物、心理、精神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等等。哲学人类学是一种元哲学,也是元科学,试图为一切与人发生关系的具体科学提供一种人类学本体论的基础。

(2)人是生命冲动和精神的统一 生命冲动存在于有机界的植物、动物和人类之中,它具体表现为感性冲动、本能、习惯和实践智能四个层次。其中感性冲动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现,是指有机体自身内在的向外趋向性;本能是生物体的某种适应自然需求的合目的的有效行为;习惯是生物体具有联想记忆的能力;实践理智是生命冲动的最高形式,包括生物的选择能力以及在选择基础上的活动。生命冲动所受到的最大束缚是它逃脱不了死亡。精神是唯一的,多元化的存在,是个人本质上不同的、活动的、具体的统一,是对一切事物的开放态度,但精神如处在自身的范围内,就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实在力量,因而必须把精神和生命结合起来。两者接触时必然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和本能的冲突”,不断克服紧张、冲突的过程,就是生命与精神互相补偿的过程,即生命精神化和精神生命化的过程,完整的人是这两者的统一。

(3)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舍勒考察了人与世界、人与历史、人与上帝的关系,借助这三个主题,来确定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与动物相比,“人是一个能够向世界无限开放的X”;历史既是生命冲动的历史,又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两者的依赖与合作产生了历史。人在上帝那里,才达到生命冲动和精神的真正的统一。总之,人在宇宙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向世界开放,推动和引导历史发展,与上帝同生共存。

上一篇:阿德勒 下一篇:卡西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