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20世纪欧美文学家的人学思想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77页(3911字)

20世纪欧美文学,由于历史的巨变,社会政治形势的动荡,表现出流派纷呈的局面。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作品描写对象的不同,不同流派的文艺家的人学思想,也表现出悬殊的差别。

批判现实主义虽然在19世纪末已走过了它的高峰期,但仍然有新的代表人物,如英国的肖伯纳,法国的法朗士、罗兰,德国的托斯·曼,美国的杰克·伦敦、德莱塞等。这时的批判现实主义,仍然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某些代表人物的作品日益广泛地接触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仅表现了广大工人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生活,而且描写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愿望和要求,他们的反抗和斗争。新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强调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幸福。法朗士认为,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为要充分利用大地上的财富,必须首先提高人的价值。他认为,人活在世上,是为了美、善和爱。人活着应该使同时代人更幸福。罗兰认为,没有思想自由,人类就没有进步;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人道。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描绘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德莱塞则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活充满矛盾,是丑陋的,残酷的,有时甚至是血淋淋的。他认为欲望构成人们思想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切欲望最终都是一场空幻。社会力量随意造就一些人,又毁掉另一些人。这就是社会运动和人类命运的悲剧。萧伯纳认为,人生是不合理的,不完善的,并且这种不合理是必然的,无法改变。法郎士幻想一种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的社会,在那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罗兰主张追求真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即博爱,博爱能使一切阶级、一切民族联合一致,彼此相爱。但是,同所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者一样,他们主张依靠改良的办法建立美好的社会制度。法郎士宣称自己反对暴力、暴动和革命,不论这种革命的理想多么崇高。他认为,革命总是造成恐怖和死亡。萧伯纳虽然看到劳动者的贫困,但他把人类更好的希望寄托在自然淘汰、身心完善的方法上,认为超人将建立幸福的社会。但他有时也认为,在人民贫困带来一系列恶果的社会里,暴力是改革社会的一种手段。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论,在西方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背景下,特别是在德意志法西斯残酷镇压各族人民、美国麦卡锡主义迫害一切进步人士时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胜利,民族民主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理论又有模糊无产阶级斗志、引起理论上的混乱的落后的一面。

20世纪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异军突起。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为指导,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反映革命的现实生活,表现新世界和新人物,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人学思想,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各种流派。高尔基把人看作创造力量的源泉,是一切事物和奇迹的创造者。他认为,人就是真理,要尊重人,不能污辱人。他反对自我中心主义,主张人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和勇敢坚强的英雄性格。人应该追求自由,追求光明。高尔基断言,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值得肯定,因为它具有劳动人民的团结友爱精神,具有摆脱了剥削阶级道德的人的尊严和精神的美,具有无产阶级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决心和乐观精神。他指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是虚伪的。当资产阶级杀害无产者的时候,它缄默,而当无产阶级镇压资产者时,它则抗议。他还指出,消极人道主义的危害性,它以消极的同情和美好的谎言来安慰人们,使人们安于现状,对自己丧失信心。法捷耶夫认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真正的人道主义,它把人类一切真正有重要价值的东西恢复它们原来的意义。他认为,对祖国的爱和各民族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人类感情,爱情是高尚美好的,友谊是无私的,人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劳动和创造。他抨击旧社会剥削了人们的美好感情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他认为,只有革命斗争,才能使人民大众壮大、发展,焕发出巨大的改造社会的力量。他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断言,抽象的、全人类的、永恒的道德是没有的,凡是破坏革命和工人阶级利益的一切,都是不道德的。肖洛霍夫认为,人生应该是积极的行动,而不能沉入感伤或宿命的悲观主义之中。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幸,但可以保留人性和人性美。人应该同悲剧命运抗争,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人一方面要顺乎历史潮流,正确选择自己的道路,同时,历史也必须对人的命运负责。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制订政策时必须珍惜人类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20世纪西方文坛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便是现代派文学各种流派的此伏彼起,先后出现了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派,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现代派文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的日益集中,20世纪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浩劫,经济的危机、劳资的冲突,各种社会矛盾的加剧,核恐怖、全球环境污染及新科技带来的许多新问题。使西方世界人们的心灵蒙上了巨大浓重的阴影。他们觉得世界充满了黑暗,人类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使人的自身价值和本性随之丧失。人已“异化”,物奴役着人。现代派文学正是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面对这种重重危机产生的颓丧、惶恐、愤怒、挣扎、绝望、自我麻痹等思想状态的反映。现代派文学在理论上受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新康德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者的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等的直接影响,它表现的思想则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神秘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反理性主义、反人道人义、形式主义等等。现代派文学的中心内容是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现代西方社会,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产生了尖锐对立和畸形脱节,出现了深刻的精神危机和严重的异化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及虚无主义的思想。这是资本主义关系造成的,是在它的巨大压力下扭曲的。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就在这里。现代派文学作品表现出的人学思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出从个人角度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卡夫卡认为,在国家机器统治一切的社会,人被否定、异化掉了。个人成为国家机器的玩物,个人权利丧失殆尽。他们通过异化的人,人的精神创伤和变态的心理来表现垄断资本主义混乱颠倒的社会关系。但他们是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以局外人、流亡者、孤立无援的畸形人自居,厌恶这个社会全面攻击它的传统价值观念,包括宗教信仰,伦理观念、审美观、性道德,自由教育与商业文明。“反抗就是一切”,他们的口号充分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特征。尤其是“垮掉的一代”、“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等,他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个人主义特征,必然陷入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因此,他们的思想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阴暗面,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动倾向和破坏性。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极端冷漠、残酷、自我中心、彼此无法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在他们笔下,兄弟、父子、姐妹之间,没有温情和友爱,只有冷漠和仇视。人与人之间,不是你吸干我的血,就是我掐断你的喉咙。叶芝说,在现实中,人在追求物欲,兄弟和兄弟,朋友和朋友,家庭和家庭,城市和城市都会抗争,因追逐辉煌而发疯。卡夫卡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物化了,彼此间只存在强制性的关系,相互冷漠、隔阂。萨特的“他人就是地狱”,是这种人际关系的哲学说明。在人与物的关系上,现代派同样持全面否定的态度。他们指出,世界不是为人设计的,世界充满卑锁、肮脏、堕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金钱、机器等“物”操纵“人”,“人”成了“物”的奴隶,进而使“人”变成“物”或“非人”。人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整个社会物欲横流,物代替了人的地位。反映出在物质畸型发达下,人因深受压迫而仇恨物质文明的精神危机。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他们以非理性的本能、下意识取代理性、在意识取代理性,在潜意识中寻找自我,表现出普遍的非理性化和内在化的倾向。他们描绘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无法确定自己,寻找不到自我,最终自我消失,异化为犀等“非人”的可怕图景。普鲁斯特认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人们必须追寻失去的自我,才能获得生存的意义。在现代派作品中,特别是60、70年代的现代派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荒诞色彩。萨特的《恶心》表现了世界是荒诞的,人也是荒诞的。加谬的《局外人》描写了人在荒谬世界中的孤立无援,身不由己。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通过对荒唐、混乱、猥琐的描写,显示现实的无理性和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垮掉的一代”不仅信奉存在主义的荒诞理论,而且本人行为也荒诞不经,酗酒、吸毒、乱伦、疯癫。“黑色幽默”以阴郁的冷嘲对待人类处境的荒唐。“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人鬼同在,一起生活和交谈。

总而言之,20世纪西方文艺家关心人类命运,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焦虑、预言和警告。这是危机的时代的人的思考。他们替人类和社会“立法”,设计方案,寻找出路。探寻人性的特征,揭露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人性之恶。对于唤醒和加深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不可能为人类指明科学的真正的解放之路。

上一篇:巴雷特 下一篇:詹姆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