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海明威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02页(1379字)

【生卒】:1899—1961

【介绍】:

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父亲是医生。注意从小培养他对钓、打猎等户外活动的兴趣。他的母亲爱好艺术,因而他从小也爱好音乐与绘画。1917年中学毕业前夕,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患眼病未能入伍。同年10月,他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192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1924——1927年担任赫斯特报系的驻欧记者。1927年离开欧洲后,海明威先居住在美国,后迁居古巴。1937年他以北美报业联盟记者的身份去西班牙报道战事。40年代初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古巴革命后,海明威迁居美国,晚年患有多种疾病。1961年1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头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写出了一代人的失望情绪,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随后一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显示出海明威艺术上的成熟。西班牙内战后,他写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从民主主义立场反对法西斯主义。50年代发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主人公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这个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早年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与发展。它的艺术概括程度极高,达到寓言和象征的高度。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理由是“因其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这最近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还因其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是一位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在散文风格方面引起了一场“文体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那里留下了痕迹。他的两部小说《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成了现代世界文学名着。

(1)论人生 海明威认为,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斗争,在它背后意识不到任何意义;在纷纭变幻的大千世界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说明、被改善或被挽救。人好比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有的烧得焦头烂额,不知往哪儿跑,而多数都往火里跑,到最后还是死在火里。海明威认为人在这个暴力世界中是无能为力的,他说,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有勇气的人,如果你不是这几种人,迟早也得一死,不过它不急于要你的命罢了。海明威从批判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出发,进而否定一切精神价值,他相信人生是一部悲剧。

(2)论失败 海明威说,整个世界就象拳击场,每个人都在场内。人必须还击才能生存。因此,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人不可能完全避免失败,重要的是对待失败的态度,人应该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精神上取得胜利,这也是人生的态度。海明威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3)论死亡 海明威说,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他惧怕的变形。他不但看到过死亡,而且读到过自己的讣告,这样的人为数不多。他认为,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是只要人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充分享受生活。谁也不能长生不老,但是一个人到了临终,到了必须同上帝进行最后一次战斗时,他总希望世人记得他的为人:一个真正的人。海明威认为,如果你完成了一项伟大事业,那就会使你永生。

上一篇:博尔赫斯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