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贝娄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07页(1746字)

【生卒】:1915—

【介绍】:

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父母是犹太人,在他9岁时移居美国芝加哥。他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大学任教,现为芝加哥大学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主席。他的小说多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艺术品。成名作《奥吉·玛琪历险记》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描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作品。1959年发表的《雨王汉德逊》提出了“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问题。热爱生活,人生必须有益于社会,是他作品中最积极的思想。小说《赫索格》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60年代动乱中的苦闷与迷惘,描写了人道主义的危机。1975年发表的《洪堡的礼物》描写了两代作家的成功与失败,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物质生活富足中的精神空虚。此外,贝娄还有长篇小说《挂起来的人》、《受害者》、《赛姆斯先生的行星》,剧本《最后的分析》,短篇小说集《莫斯比的回忆》,游记《耶路撒冷去来》。贝娄是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现代派作家。他的作品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他极力探索当代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同时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关注。他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备受折磨,但仍然相信人生的价值在于维护人的尊严。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哲学上的探索:“人总是某种东西,但他是什么呢?”1976年,他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作家的历史理论 贝娄认为每一个现代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理论,他说他自己的历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主义的,即置身于现代主义潮流又不抛弃现实。在贝娄看来,事实王国和价值标准王国不是永远隔绝的,人应该追求自己的本质。哲学上的决定论阻止人们去感知,去选择,去做人,从而必然使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负责任,变得毫无生气,或者对生活怀有敌意。而意识到价值标准的存在,人们就获得了自由,从而肩负起做人的责任,产生出行动的愿望,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念。历史理论应该是现实感和未来感的统一。

(2)论人生价值 贝娄不忽视在咄咄逼人的现实世界里价值标准受到的威胁,他说,人的状况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难于明确阐述,有理由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历史的初期。但是贝娄坚信人性善良,他不认为人类的行为举止或者科学的突飞猛进是在预示一场全球性的浩劫,人类应该正确地看待现实。真实当然应该暴露,但真实并不总是充满敌意的,正视真实并不一定等于勇敢地迎接死亡,生活中可能存在着种种真实,也许有些真实毕竟还是我们在这个大千世界中的朋友。因此,人的生活有自己的中心,人生的价值有自己的标准和尊严。贝娄认为,在中心处,生活的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东西被揭示出来:人类为取得自由而与集体势力作斗争;个人则为做自己的灵魂的主人而与非人化斗争。

(3)论高等教育 贝娄认为生活是多彩多姿的,抽象的观念和精神活动并不能代表生活。他说,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断定受到“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是福还是祸,但我们能感觉到现代的学说、概念和感情的影响,以及心理、教学和政治观念的渗透作用。知识精英们为了启发我们作出了种种巨大的努力,为我们撰写了一部部着作,但这些努力和着作却常常把我们引入抽象的荒原中,经过多年专心致志、勤勤恳恳的研究,我们得到的只是一系列掩盖现实的观点和套语,这些理论上的借用语严重地妨碍了每个人自己的评判能力。各种抽象表达法,犹如太阳直射下来的光线,可以把我们晒得黝黑,增添健康的气色(或是健全的精神),但时间太久我们却要为此付出代价,身上过早地出现道道皱纹,还可能会患上皮肤癌。

(4)论人类 贝娄认为,世界的表面现实是由骄傲、激情、智慧和习惯在各方面建立起的一切,这些东西我们错误地称之为生活,实际上不过是谋实利的代用语。我们人类还有另外一种生命,它来自一种迫切的知我感,渴望阐明人类究竟是什么,我们是谁,活着为什么等问题。贝娄说,这一生命就是不同于外在生活真实的内在真实。这一真实在抗拒着外在虚假的生活世界。但是贝娄又说,人类经不住过多的现实,同时也经不住过多的虚幻、过多的对真理的践踏。

上一篇:帕斯 下一篇:伯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