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伯尔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07页(1526字)

【生卒】:1917—1985

【介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小说家。1917年12月23日出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书店学徒。1939年进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语。二战中被迫应征入伍,做过战俘。从战俘集中营获释后,重入科隆大学学习。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并应邀参加文学社团“四七社”。五十年代初,开始成为职业作家,其小说创作逐渐引起世界文坛的注意。他先后担任过西德笔会主席和国际笔会主席。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85年7月16日逝世。伯尔早期文学创作的题材,主要取自本人战争和战俘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比较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者,请来斯巴……》。50年代起,伯尔的作品主要描写“小人物”战后挣扎于饥饿、疾病和废墟之中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的苦闷、彷徨情绪,抨击了复辟军国主义的反动思潮,这一类题材的作品着名的有长篇小说《一声没吭》等。七十年代后,伯尔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达到新的高峰,先后发表了《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又译《女士与众生相》、《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鲁姆》和《监护》等长篇小说。伯尔认为,作家不应回避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也不能充当“捉迷藏”游戏中的“盲人”,用歌舞升平的幻象欺骗麻醉人民,而应该以作家的高度责任感撕开罩在腐朽堕落的社会上的面纱,真实反映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不幸,他高度赞扬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张作家要象狄更斯那样善于用眼睛观察,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和人生。他强调说,一付敏锐的眼睛是作家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作家的眼睛是有良心的,不可收买的。

(1)论社会 伯尔认为,我们的社会是由“红衣主教与海军上将”、摆阔的人与软弱的人、色情文人与道学先生组成的大杂烩,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伯尔说,这些人都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都通权达变,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改变的。这些人组成的社会是一种“效率社会”,是由生动形象化的芸芸众生和标准化个人组成的群像社会。人们应该断然拒绝这个社会,效率社会虽被看作中性的,但社会组织和结构都与真正体现了人性的“小人物”相冲突。伯尔说,人们应该以极大的不信任去读报,不应该相信报纸是不会错的,一旦人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成为报纸的牺牲品的时候,人应该出来自卫。

(2)论人 伯尔认为,人应该严肃地对待生活,应该永远以新鲜、冒险的眼光看待来临的一切。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人,艺术家也是这样。伯尔说,正如生老病死这一切不可能成为例行公事一样,艺术也不能例行公事。有些艺术家,有些能工巧匠成了纯粹例行公事的老手,尽管他们对自己和别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他们确实已不再是艺术家了。一个人不再是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创作了什么拙劣的作品,而是在他开始害怕一切风险的那一刹那。

(3)论小人物 伯尔认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真正体现了人性,但他们的境况是悲惨的,他们承担了历史的全部重压。在战争期间,他们作为工具,充当炮灰,忍饥挨饿,蒙受了巨大的创伤,丧失了正常人的权利。在战争的废墟上,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他们仍为自己的生存而苦苦挣扎。甚至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在民主和自由的幌子下,他们也遭受到迫害,社会把他们宣布为渣滓,歧视、压榨、侮辱他们,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们的爱情和事业常常是失败的。他们处在非社会状态,却没有非社会思想,他们有着感官享受的欲望,有着生活的欲望。伯尔认为,从形而上学的而不是法律和道德的意义上说,他们是无罪的。

上一篇:贝娄 下一篇:人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