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405页(1413字)
【生卒】:426—521
【介绍】:
南朝齐梁之际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孝标,本名法武。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人。生暮月而父卒,母许氏携其归乡里。八岁时被掠至中山为奴。中山富人刘宝悯之,赎而教之以学。贫居不能自立,与母并出家为僧尼,既而还俗。好学,虽寄人篱下,亦自课读书,昼夜无息。齐永明(403—493)中,母子俱奔江南。刘氏更名峻,字孝标。自以为此时未开悟,晚更厉精。刘氏明慧达人,苦于闻见不广,闻有异书,必往祈见,人谓之“书淫”。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时竟陵王萧子良招士,刘氏托人求职,为史部尚书徐孝嗣所抑,用为南海王侍郎,不就。齐明帝时为豫州刑狱,梁天监初(502),召入西省,与学士贺纵典校秘阁,因私载禁物被免官。后为安成王萧秀引为荆州户曹参军,撰《类苑》,未及成,以疾去。因游东阳紫岩山,筑室而居。为《山栖志》,其文甚美。刘氏“率性而动,不能随众沉浮”。忤梁武帝,因不见用,乃着《辨命论》以寄其怀。刘氏兄孝知,历官显重,刘氏独笃志好学。居东阳,吴、会人士多从其学,卒后门人溢日玄靖先生。刘峻的思想,反映的是动乱时代失意文士的情绪。他的人学思想主张人生的自然天为,主张乐天知命。生而不喜,死而不戚,不营营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这是刘氏的人生观。刘峻有《世说注》十卷,集六卷,清人严可均《全梁文》辑其文论。
(1)邪正由人吉凶在命 刘峻是一位悲观的命定论者。他认为,有关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历来莫衷一是,而在他看来,士人之穷通,都是由命决定的,因此,人们要谨慎对待天之所为。刘氏所谓的命,乃指自然而然的一化不易。这种一化不易之命,自天而定,出于冥兆,终然不变,鬼神莫能预知、圣哲不能谋化,至德之人不能逾越,理智之士亦不能免,庸庸众人就更要受它的制约了。这种神秘之命,对人生的影响,或先嚎后笑,或始吉终凶,或不召自来,或因人而发。交错纠纷,迴还倚伏,不可以一理一途征验之。“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以见。无声可闻”因物因人而体现之。人有愚智善恶四类,命有死生、贵贱、贫富、治乱和祸福十种,但命定的结果却是,人之际遭,皆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因此,高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世有福善祸淫之说,刘氏认为这只是“虚言”罢了。以刘氏之见,积善余庆的说法亦只是立教而已,而“凤鸟不至”才说的是人之命。刘氏的结论是“邪不由于人,吉凶在乎命”。善人为善没有停息,君子急于修道德,习仁义,并不是有所求,而是无法控制的自然行为。善人自身只求存正去邪,至于结果如何,则一任于命。刘氏又认为人命可以从相貌中看出,这样,刘峻的思想,就颇为接近王充的“命定”之论了。
(2)愚智善恶在于所习 刘峻认为,一个人的富贵、荣辱、寿夭等等,是自然命定的,但一个人的贤愚(聪明与愚笨)、善恶(道德品行的好坏)却非由命定,而是由人自己造成的。由此,他提出“愚智善恶在于所习”的重要命题。刘峻接受了孔子上智与下愚不移,而中人可导而上下的思想,认为才智中庸之人,其能力、操行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改变的。这犹如“素丝无恒,玄黄代起;鲍鱼芳兰,入而自变”一样,承认环境对人之品行的影响,也承认学习对改变人之气质的作用。这一思想可以反映出刘峻思想的矛盾,即一方面肯定自然命定,一方面又承认后天努力及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