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无能子》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423页(2192字)

晚唐后期无名氏所着哲学着作。作者“无能子”大约生活在唐僖宗光启(885)左右,由于后人不知其真名,故其生平事迹殊难确定。首次编定此书的他的好友一另一位无名氏——云:“无能子,余忘形友也。少博学寡欲,长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黄巢乱,避地流转,不常所处,冰馁淡如也。”据这位无名氏讲,光启三年(881),四方战乱,无能子避祸民舍,用一月多时间,昼卧笔记,乃成是书,又言“不述其姓名游宦”,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无能子曾涉仕途。从《无能子》看,这应是事实。他的归隐,是因为天下大乱,故隐于乡间,隐姓埋名。与寻常隐者不同,无能子乃是看穿名利,与世不争,而不是隐以求仁。《无能子》之内容,“多记所传所见,或尝与昆弟朋友问答之言。其旨归于明自然之理,极性命之端。自然无作,性命无欲,是以略礼教而外世务焉。”《提要》却谓“其书多窃庄列之旨,又杂以释氏之说,词旨颇浅”。他的人学思想推演了自然观中之万物平等思想,强调人与万物,特别是与动物的平等认为人应无为而生,并从社会进化的角度证明之。《无能子》的人学思想,是唐王朝走向全面崩溃时知识阶层中悲观失望情绪的反映。《无能子序》云此书共三十四篇,编为上中下三卷,《唐书·艺文志》在道家类中着“无能子三卷”,今存三卷二十三篇。今人王明《无能子校注》本较为完备。

(1)人者裸虫也 《无能子》的人学思想对人本身有独特的看法。它认为,轻气为天,浊气为地。天地既位,阴阳之气相交,于是,裸虫、毛虫等生物便产生了。“人者,裸虫也”,与其它所有生物相比,同生天地,交气而已,没有什么差异。唯一的差异是气之清浊厚薄不同,但这乃是自然而然所形成,并非有任何爱憎在其中。总之,人与虫之异在形质,《无能子》认为虫亦有智虑,有语言,人只是不晓而已;况且,人与人之间亦有形质的不同,然而,人与虫的相同,也只表现在其产生和存在等方面。随着二者的发展,“自然而虫之,不自然而人之”。繁其智虑的“圣人”强名“人”之为人,人虫乃分。强为人分品,人之荣与辱亦生。圣人又创物立事,诱动人情,人性失于自然,纷然失其性命。详细讲来,太古之时,人之生死一任自然,圣人却强立宫室饮食,诱人之情。于是人虫乃分,圣人又强分贵贱尊卑以激其争。后来,为防止强者凌弱,无所限制,圣人又强为礼义仁义抑制乱争之心。最后,为制止背仁义,逾礼乐,圣人又强行刑罚征伐,残害生灵。这样,由于圣人的勉强,不自然,遂使人类“逐其末而忘其本,纷其情而伐其命。”所以,《无能子》赞成老庄的思想,认定人类的进程是倒退的。

(2)论生死形神 《无能子》认为人的生命有两方面的条件相须而成,即一是性命,二是形骸。“性者神也,命者气也”,二者相须于虚无,相生于自然,好比是阴阳之相和,共同构成生命的内在条件。“形骸者,性命之器也”,构成生命的外在条件。照《无能子》的看法,性命与形骸的关系,犹如火之在薪。薪非火则不燃,火非薪则无光,形骸非性命则不立,性命借形骸以显现。因此,人之生乃是由于性命之自然冲动,死乃是山于形骸之自然滞止。既然生死完全决定于自然,那么,虽然人人均好生厌死,也不应为死而忧虑。忧死者,不到死时则曰死,等于活着时就已死去;不忧死者,说明他尚未死,还活着,活着即是未死。所以,尽管死亡乃是人之大恶,但是,倘若无死可恶,“则形骸之外,何足汨(乱)吾之至和哉?”在一个生命不保的社会环境中,“无死可恶”的心态正足以保持人的心理平衡。

(3)有为则嗜欲而乱人性 《无能子》所主张的人生观亦是对乱世的反映。它认为,天地之内,以形来区分之物有成千上万。万物之大小不同,则与之相副的物之性亦不同。物有其分,各适其性,所以,人亦应守其分,而不应有心。“心出于自然,证以无心,还其自然。”如此则前无圣人,上无玄天。人无心则无为。无为在我,嗜欲亦在我,但《无能子》以为,无为则静,嗜欲则作,而静则乐,作则忧。寻常之人不达是理,常有为。如有为,则善不必福,恶不必祸,所以,圣人贵无为。无为之德,包裹天地,天地自然无为,“有为则嗜欲而乱人性”。世人皆务“美名”,岂不知这是所谓圣人的有为之作,为的是拘制愚人,今人莫不失自然之性以趋之,以至于诈伪尽起。所以,《无能子》倡导尽人之性命,尽其自然之性,“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只有浩然而虚者,才臻至于心之自然的境界。《无能子》的人生观,深受释道二家的影响。

(4)论富贵 《无能子》亦评价了乱世之下富贵的本质。它首先指出,所谓富贵,是足于富,那当是帝王公侯之属了。但是,自古以来,帝王公侯卿大夫之号,皆为圣人强名之,以等差贵贱而诱惑愚人。尽管是天子,一旦嗜欲未厌,老而至死,丰肌委之于蝼蚁,腐骨沦亡于土壤,与匹夫匹妇相同,又有什么可贵之处呢?况且,天子以杀生得天下,又有什么高贵可言呢?世俗之人,不明此理,乐富贵,耻贫贱,为得其乐,无所而不至,自古及今,醒而不悟。所以,《无能子》以为,“官爵实强名也,自我则有富贵之实,不自我则富贵何有哉?”总之,真正的富有乃是自我,与自然合一,胜于贪乎强名。《无能子》对富贵之本质的分析,与它的人生观是一致的。

上一篇:牛僧孺 下一篇:宋元人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