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35页(1560字)

克思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着作。本书在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同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理论。

19世纪60-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存在两个对立的派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爱森拿赫派和拉萨尔派(全德工人联合会)。由于拉萨尔派推行机会主义路线,越来越不得人心;爱森拿赫派则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因此,在1874-1875年,拉萨尔派为了保持自己在工人运动中的地位,一反常态,主动要求与爱森拿赫派合并。当时爱森拿赫派的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等人追求表面的统一,不借拿原则做交易,决定召开两派合并的哥达代表大会。为此共同起草了《哥达纲领》(草案),准备提交代表大会讨论。

187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从报上看到《哥达纲领》草案时极为愤慨。恩格斯写信给爱森拿赫派领袖倍倍尔,对草案进行严厉地批判。马克思在同年4、5月间,抱病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对纲领草案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马克思指出,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堕落的纲领,是在理论上断然的退步。马克思逐条批驳了浸透着拉萨尔主义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依靠“国家帮助”实现社会主义、通过争取普选权建立“自由国家”、“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铁的工资规律”、除了工人阶级以外“其他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等谬论,揭露了这些谬论是对德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俾斯麦反动政权有利而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

在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同时,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学说。他写道: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个阶段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应该作以下的扣除:(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4)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5)用来满足学校、保健设施等共同需要的部分;(6)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在作了以上扣除后剩下来的个人消费品,应该按照各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显然,这里通行的是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这种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权,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在它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时,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需要,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在本书中,马克思在批判纲领草案的政治要求时,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问题,精辟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这个理论,对于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