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31页(1253字)

【生卒】:1021—1086

【介绍】: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时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宋神宗时曾两次拜相,领导了以富国强兵、理财整军为主要内容的“熙宁新政”,打击了大官僚地主阶级势力,对巩固中央集权统治,挽救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统治危机,抵御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入侵产生了积极意义。但是改革伤害了大官僚地主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他散文雄健,词刚劲,为“唐宋诗文八大家”之一。着有《王文公文集》、《周官新义》(辑本)、《老子注》、《洪范传》。

为了给变法活动制造理论根据,王安石组织了“经义局”,重新审核历史文献,斥《春秋》为“断烂朝报”(《宋史·王安石传》),不列为官方教科书。对《诗》、《书》、《周礼》重新注释,撰述了《三经新义》(目前仅存《周官新义》),借以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他的学说也称为“新学”。为了反驳光等顽固派借自然灾害对变法进行的攻击,他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同上)的响亮口号,震惊了思想界。他从哲学上论证了“天变不足畏”,认为“道者,天也,万物之所由生。”(《道德经注》)“天与道合而为一。”(同上)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观”和“元气论”结合起来,认为“道”就是“气”,“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同上)所以“天”、“道”生万物也就是“生物者气也。”(《洪范传》)阴阳二气构成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日月星辰、山河天地。日蚀、月蚀、水旱等灾害怪异现象都有其产生的自然原因,“皆有常数”,与人事无关。不是所谓的“天命谴告”,故“不足畏忌。”他反对“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观念,宣传“天道尚变”(《河图洛书议》)的朴素辩证法。他认为,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元素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洪范传》)五行的变化是由元气中阴阳的矛盾推动的,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无穷。”(同上)无限多层次的矛盾推动了事物无限的发展,而变化的方向是“新故相除。”(杨时《龟山集》卷七引《王氏字说》)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也应当遵循。时代不同了,不能墨守祖宗成法。

王安石“道——气一元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新故相除”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代思想家有积极影响。但是他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都是不彻底的,如他承认有“非人力之所及”的“天之所命”。(《文集·对难》)他讲事物的运动变化,但又强调“静为动之主”。承认矛盾普遍存在,又强调“兼忘”可以“无对于天地之间。”(《道德经注》)幻想达到一种无矛盾的永恒境界。这些消极因素在他晚年失意时表现更为突出,反映了地主阶级改革家的不彻底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