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69页(1238字)

【生卒】:前427—前347

【介绍】:

原名亚里斯托克利斯,雅典人,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是雅典王族的后裔,苏格拉底的门徒。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先后到过西西里、南意大利等地;学习毕达哥拉派和爱利亚派哲学,通过智者克拉底洛熟悉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他还到过叙拉古,因同叙拉古王争吵被送给斯巴达的使节。当时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柏拉图被送到奴隶市场,幸遇友人被赎回。柏拉图回到了雅典,时年约40岁,不久创办亚加德米学园,教授哲学和治国之术。柏拉图60岁以后曾两度又去叙拉古,希图把新国王培养成自己所理想的哲学王,但没有成功。柏拉图一生的最后十几年是在雅典从事教书写作。80岁时死于一个朋友结婚的宴会上。他的着作是以对话体形式写的,基本上都保存下来了,也有人认为其中有些是伪作。主要着作有《苏格拉底的申辨》、《斐多》、《美诺》、《普罗泰戈拉》、《会饮》、《国家》、《泰阿泰德》、《克拉底洛》、《巴门尼德》、《蒂迈欧》、《智者》、《法律》等。

柏拉图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他提出两个世界即现象(可见)世界和理念(可知)世界。前者是有生有灭、变化无常的,虚幻的,后者是永恒不变、普遍绝对的、真实的。前者是后者的摹本,是按照后者的模式制造出来的。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实质是概念,是个别事物的共同性。他说,当我们给许多个别事物加上同一的名称,我们就假定有一个理念存在。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个别事物的根据。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大的东西之所以大,是由于美的理念,大的理念。“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按:即理念)”(《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4页)。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是后者分有、摹仿前者。柏拉图还认为理念是有等级的,最低的是具体事物的理念,依次是关系的、性质的理念,数学的理念,伦理的政治的理念,最高的是善的理念。他主张“我们的灵魂在我们出世以前就存在”(同上书第82页),灵魂在没有同肉体结合之前同理念处于同一世界,因而认识理念,但灵魂进入肉体后忘记了。因此认识就是灵魂“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重新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同上书第81页)。但他认为对可见世界的了解只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因为感性事物是变化无常的、相对的,所以是不真实的。知识只是对可知世界的认识。柏拉图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包含着概念辩证法。哲学作为最高的知识,是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包含一切的方法认识理念的。他在探讨存在与非存在、同与异、动与静这些最大最普遍的种(即理念,实质上是范畴)的关系时,提出最普遍的种是相通的。这就是通种论。

柏拉图的自然观主张,世界是神创造的。他的政治理想是以严格等级划分为基础、国家由哲学王治理的理想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