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奥雷勒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74页(934字)
【生卒】:354—430
【介绍】:
北非塔迦斯特(今阿尔及利亚境内)人。早期基督教教父学的主要代表。少年在本地求学,随父信仰摩尼教。17岁赴迦太基学哲学和修辞学,受西塞罗思想影响。374年回故乡教书。3383年来到罗马本土,先后在罗马、米兰教书,在米兰深受教父安布罗西主教影响。387年放弃早先宗教信仰,受基督教洗礼。396年奥古斯丁任北非希坡教区主教。他讲演布道,着书立说,维护教会及教义的正统,反驳内部其他派别的观点,因而深为教会推崇和赏识,称他为“伟大的教父”、“上帝的圣者”。他的着作主要有《忏悔录》、《上帝之城》、《教义手册》等等。
作为一个教父,奥古斯丁维护信仰的权威,告戒教徒只要信仰不要求知,不要象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那样,追问事物的本性是什么。“我们基督徒,不必追求别的,只要无论是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切物体,都是因创造主(他是唯一的神)的仁慈而创造,那就够了”(《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9页)。宇宙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都从上帝那里得到存在。一切之所以完好、完美和完善,也都因为一切是上帝创造、安排的。他根据柏拉图学说,宣称上帝是绝对的永恒的存在,绝对的至善。他论证上帝是三位一体,上帝是一位,是唯一的,又是三位的,即圣父、圣子和圣灵。一位又是三位。他用人的自由意志解释恶的起源,继而论证原罪。人可以择善也可以择恶,这完全由人自己的抉择。因之恶乃是人自择的结果。人既然有罪,就得求救于至善的上帝,从而救赎。同时人要得救,也必须禁欲。他说幸福不在于肉体官能的享受,而在于拥有真理,即以上帝为真。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那以稳固、不变、最优美的真理为乐的人更有福”(同上书第223页)。奥古斯丁以柏拉图和新柏拉图学说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神学论证,把早期基督教理论系统化、神学化了。
奥古斯丁提出“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善的原则统治,后者是恶的原则统治。善必战胜恶,因而前者永恒,后者必然要消失并逐步为前者代替。这实际上是宣扬教会高于世俗、教权至上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