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恩斯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06页(1285字)

【生卒】:1838—1916

【介绍】:

奥地利自然科学家、科学史家,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哲学家、批判经验主义的创始人。生于奥地利边境摩拉维一个教师家庭。10岁时曾进入一所宗教学校,但因“没有天赋”被学校退回,从此便受教于他的父亲,16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22岁获博士学位。1864年任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师,讲授数学和物理学。他把物理学应用于心理学、生理学研究,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高度重视。1867-1895年到布拉格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发表《功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感觉的分析》。1895年他在维也纳大学开设《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科学哲学教授。1896年他患中风半身瘫痪,1901年退休,但仍坚持着述,政治上追求进步。1919年2月19日因心脏病逝世。主要代表作有:《感觉的分析》、《功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光学与声学研究》、《热力学原理》、《认识和谬误》。

赫的哲学思想实质上是实证主义的变种。他的思想深受贝克莱、休谟、康德哲学的影响。他肯定了康德的从感觉经验出发,从判定认识的源流、范围和界限去审查(批判)人的认识能力。后来他曾一度转向贝克莱与休谟的经验论,形成了批判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

马赫在19世纪80年代又受到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崇尚实证科学,认为自己的哲学是最新的科学的哲学,是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真正”哲学。他想用实证哲学去统一科学,试图用适于一切自然科学现象的统一的科学解释,把各种科学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他在自己的哲学中彻底排除了“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而把自然科学建筑在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他企图通过揭示各个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而达到“统一科学”的目的。为此,他提出了“世界要素”说,认为世界要素是构成世界最简单的基石,是不可再分解的成分。这种要素就是感觉。要素可以分为三类:以A、B、C表示组成物理经验,KCM组成生理经验;αβγ组成心理经验。只有这些感觉要素才是科学的真正基础。他试图用统一的“世界要素”来消除物质与精神的对立,避免二元论,建立唯心主义一元论哲学,并以此标榜他提出了一条超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马赫主义一出现,便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马赫在认识论上有独到的见解。他肯定了认识的相对性,批判了以往形而上学的绝对论,打破了顿力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指出时间空间都是相对的;时间的变量依赖于确定的参数,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运动,不同的参数有不同的量度;和时间一样,绝对的空间是不存在的。爱因斯坦曾说:“马赫曾以其历史的——批判的着作,对我们这一代自然科学家,起过巨大的影响。”尽管马赫由于缺乏自觉地辩证思维的思想而走向相对主义,但他对形而上学绝对论的有力批判,积极地推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