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90页(1087字)

【生卒】:1910—1977

【介绍】:

原名幽青,曾用名操城,生于江苏省溧阳县。青年时期,在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1年10月在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肄业时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3月,狄超白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他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写出了《通俗政治经济学讲话》一书,该书多次再版,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先后主编了《一九四七年中国经济年鉴》和《一九四八年中国经济年鉴》,出版了《中国土地问题讲话》(1947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948年)、《经济学讲话》(1949年)、《论城乡关系》(1949年)等着作。

1949年,狄超白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统计处处长,兼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52年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处处长,为创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统计工作付出了辛劳。1954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他是学部委员,并担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代理所长等职务,对于创建新中国第一个经济研究机构,作出了贡献。1956年春,他主持《经济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1956-1967)远景规划(草案)》的起草工作。1958年,狄超白被错定为反党分子,蒙受不白之冤达20年之久。

粉碎“四人帮”后,狄超白焕发了革命青春,正当他不辞劳苦地投入《政治经济学辞典》编辑筹备工作时,不幸因病逝世。

狄超白同志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贡献了毕生精力。1951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讲话》,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上海工业的性质及其前途》、《论城乡交换》、《人民胜利公债的折实办法》、《新民主主义的合作经济》、《过渡时期的个体经济》、《过渡时期各种利润的性质及其法则》、《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形式及其作用》、《对于我国过渡时期经济规律问题的意见(提纲)》和《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等论文。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主要的表现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性,就是因为它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一部分人的剥削利益,也不是为了脱离现实的唯心主义的所谓‘崇高理想’,而恰恰是为了全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所以能发挥劳动人民的无穷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使生产和消费之间永远不会产生对抗性的矛盾,才能以其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空前的发展速度在竞赛中战胜资本主义并限制其活动范围,改造其企业而最后达到消灭资本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