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289页(1111字)

孙冶方着。该书中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对于政治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都本着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社会主义经济论》所反映的孙冶方经济理论体系,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一种突破。大致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第一,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观点代替了狭隘的小生产观点和原始共产主义,即原始自然经济的观点,突破了自然经济论,即无流通论的传统观点;

第二,从生产、流通、社会总生产过程和消费进行考察,突破了“规律排队法”、“政策汇编法”等传统体系结构,形成较系统的科学体系,便于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性;

第三,根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按照克思关于时间节约是集体生产首要规律的论述,确立了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作为贯串全书的红线;

第四,确立了产品这一范畴作为全书分析的起点,便于全书紧紧围绕着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来进行;

第五,切实运用抽象方法,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把逻辑与历史统一起来。这种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社会主义经济论》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均有所建树。它从宏观角度提出生产力“应该放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也包括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内”的观点,认为生产关系是其“主要对象”。从微观角度提出“费用和效用的关系”,“这是劳动的双重性和产品或商品的双重性问题,更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它认为价值和价值规律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张把经济体制问题纳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总之,《社会主义经济论》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产品为出发点,以最小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为贯彻整个体系的红线,把价值范畴贯穿于整个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各章节,分析了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社会生产总过程,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尽管孙冶方经济体系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局限性,但它无疑是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的一个突破性变革。

上一篇:孙冶方 下一篇:狄超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