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500页(1453字)

【生卒】:1858—1927

【介绍】:

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曾从广东着名学者朱九江为师,朱九江破除汉学、宋学门户,以程颐、程灏、朱熹的哲理为主,兼治陆九渊、王阳明的哲理,强调经世致用。康受其影响,以经营天下为志,博览群书,喜好陆、王哲理进而学佛哲理。1879-1882年到北京,路经上海、香港,购得翻译的西书,对西学发生强烈兴趣,寻求救国真理。1888年上清帝第一书,提出变法,但上书未达。他回到广州,在万木草堂收徒讲学,从事着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制造舆论,并同弟子讲大同理想。陈千秋、梁启超、徐勤、麦孟华等都是他的学生。1895年,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了当时进京考试的举人上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随即康组织“强学会”,出版《中外纪闻》,自此以后,全国出现了不少学会、学堂、报馆,纷纷宣传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受康有为影响,诏定国是,实行变法。康有为为皇帝献策,献书,政变失败后,康、梁逃命国外。此后康有为坚持改良,反对革命,成为保皇派。辛亥革命后,宣传尊孔,组织孔教会,办《不忍》杂志。1917年和张勋策划帝制复辟,旋即失败。1927年在青岛去世。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提出一个观点是“六经皆伪”,他认为现在流传的儒家经典六经是东汉刘歆为了王莽篡位建立新朝而改动了的,以后东汉郑玄、马融、贾逵、许慎传下来的经典也是经过改动了的,而改动的经籍把孔子的政治涵义给淹没了,后世政治的腐败即在于此。这一观点使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和动摇。第二步,他写了《孔子改制考》,说明孔子的原意是托古改制。孔子向往周文王、武王,以至崇拜,只是假托古代要求对现实社会政治加以改革而已。《春秋传》中将历史分为三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康有为用此公式说明封建社会君主制是据乱世,资本主义社会君主立宪制是升平世,将来还要达到大同社会是太平世。他说孔子的托古改制也是要求改革,将据乱世改革政治达到周文王、武王的升平世,更理想的达到尧舜的时代。用公羊三世说来宣传历史进化论,为变法制造理论基础。康有为认为:国家,聚民而成。民生来求利、乐,公共的事不能人人来做,便公举一人为君,一切礼乐政法都是为民而设的(参看《孟子微》)。他认为君由民产生,君末民本,君是为民办事的;君权来自民,君若不好,民可撤换君主。而且,他用“人人可以尧舜”的观点认为人人平等,人人可为帝王,批评了性三品说。帝王没有什么神秘,他批评二千年来的君主是暴主、是霸、是民贼、是匹夫,中国积弱由于帝制。因此,要改为君主立宪制。在实践方面,则认为民智未开,不能遽然去掉君主,仍需要君主。他统筹全局主张开议院,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以工立国”,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鼓励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企业,发展铁路、轮船事业;废除科举,兴办学堂,介绍西学,形成一整套维新变法的政治纲领。1898年百日维新时,改革的内容是撤掉了一些旧机构,如詹事府、通政司等闲散衙门;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设新式学堂,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路矿总局,农工商总局,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等等。这些措施还未牵涉到政体的改革。这说明康有为的政治理论、政治纲领、政治实践,一步比一步降低和缓和,反映了当时顽固势力的强大,也反映了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性。

上一篇:《政治讲义》 下一篇:《大同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