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76页(573字)

郑樵着。二百卷,本纪十八卷、世家三卷、列传一〇八卷、载记八卷、四夷传七卷、年谱四卷、二十略五二卷,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该书继续通史的编纂,强调会通思想以寻求社会发展变化的线索:“百川异趋,必会于海,然后九州无浸淫之患;万国殊途,必通诸夏,然后八荒无壅滞之忧,会通之义大矣哉!”肯定孔子、司迁写书修史具有“会通”的精神,批评班固割断历史的联系,只写西汉一代的历史,失去“会通”的精神,对后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天地间的自然现象和人世祸福吉凶不相关联,把自然的异常现象曲解为某种人事的征兆,这样的理论是一种“妖学”。书中提出“实学”的治史主张,反对任情褒贬,认为义理辞章之学“皆非实学”。从这一主张出发,反对“欺人之学”,指出宣称史书字字有褒贬,是“欺人之学”。作者主张“实学”,反对“欺人之学”是要把史学从“说教”“浮言”中解脱出来。“二十略”对封建社会结构进行了描绘,一是从“农者为国之本”加以阐发,二是从社会组织和学术文化方面深入考察,增补了旧史志所没有的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等内容。郑樵认为史书要有图和表,史家治史要有自己的心得,“自成一家”;做学问、校理图书,要象将帅带兵一样,善于条理归类,这就是他提倡的“类例”的方法。

上一篇:郑樵 下一篇:李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