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远征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713页(1067字)

古希腊史学家阿利安着。记载其顿王亚历山大侵略活动的历史名着。阿利安(一译阿里安,Arrianos,约公元95-约175年),生于小亚细亚的尼科美底里(今土耳其伊兹米特)。公元126年获罗马公民权,约131-137年任小亚细亚卡帕多细亚总督,146年任雅典执政官。后潜心着述,作品有:《爱比克泰德演讲集》、《印度志》、《黑海航行记》等。本书是其代表作。

公元前334-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东征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波斯、中亚细亚、印度西北部,一度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给各地人民带来破坏和灾难,也促进了希腊同东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亚历山大手下的将领托勒密(后为埃及王)、地理学家阿瑞斯托布拉斯都曾据亲身经历和官方文书,撰写过记载这次远征的史籍。阿利安以他们的作品为基本资料,以表彰亚历山大的“勋业”为目的,详尽地描述了远征的经过,遂成本书。凡七卷,前两卷记述了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军入侵亚洲,在伊苏打败波斯军队,占领腓尼基的情况;第三、四两卷介绍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胜利地进行了高加米拉战役,并于次年灭亡波斯帝国,继而向中亚细亚推进的情况;第五卷描写公元前327(或前326)年,马其顿大军经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河流域,并欲向恒河进攻的情况;最后两卷记载了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军队分水陆两路,从印度撤退,翌年返抵巴比伦城的经过。本书主要篇幅用于记述行军作战的进程,一些重要之处又借用历史人物之口发表概括性的分析。收到了寓论断于叙事的效果。作者避免对亚历山大的夸张不实、附会溢美之辞,抨击了亚历山大的若干“恶行”。在资料使用上,也能以分析批判的精神,认真鉴别、取舍,书中的大部分史实是比较有根据的、可信的。由于本书以军事体裁为主,故介绍了希腊的先进军事技术(如方阵)和亚历山大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为以后的军事历史学家提供了以资借鉴的资料。本书涉及的波斯帝国、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的军事、地理、民俗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西亚、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古代历史,至今仍有重要作用。不足的是本书忽略了战争双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情况的叙述,未能全面反映历史的面貌。本书原文是希腊文,最原始的抄文是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的温杜包尼西斯古抄文,E·伊利夫·罗布逊主要据此古抄文,将本书译成英文,并将《印度志》作为第八卷一并收入。1978年李活将这个英译本译成中文,次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