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01页(1035字)

【生卒】:1140—1207

【介绍】:

宋代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他生于北宋覆亡13年后的金人统治地域,自小耳闻目睹,“号泣动于乡里,嗟怨盈于道路”的沦陷区景象,并受到家庭中爱国主义教育,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组织了一支义军,抗击金人。·后率兵回南宋,历任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抚使。由于坚持抗金救国路线,遭主和派迫害,多次被贬,长期闲居在家,68岁时在铝山病逝。

辛弃疾承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也濡染了佛道思想。他崇敬所谓“真儒”,奉儒家经典为圭臬,具有“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那样的政治抱负;在退闲中,也喜欢出入老庄、谈禅说佛。特别是晚年,抗战理想不能实现,苦闷矛盾中,不免向拔尘超俗、皈依自然、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中求解脱,有时也流露一定的消极颓唐情绪。辛弃疾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是现实的、进取的。他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面临“神州沉陆”、“胡尘未断”的现实,他决心把“平戎万里”、“整顿乾坤”作为自己努力以赴的首要目标。

稼轩词悲歌慷慨,“率多抚时感事之作”,(毛晋《稼轩词跋》)社会内容空前丰富,而歌咏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爱国思想是它的中心主题。在《水调歌头》一词中,他表示“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的决心;在《满江红》一词中,他抒写了“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宏愿;而这种“平戎万里”的抱负被扼杀,他的悲愤在《破阵子》中,象压抑着的喷泉迸发出来。辛词中也有不少直写个人英雄抱负的篇章,如《永遇乐》的自比老将廉颇,《贺新郎》的矢志试手补天等等,这些词字里行间无不沸腾着诗人的爱国热血和激情。辛弃疾长期闲居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体验。他继苏轼之后把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写了一批清新幽美的农村词。稼轩的清丽的笔触和通俗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农村的生活小景,如《清平乐》(茅檐低小)等。稼轩词熔写景、叙事、抒情为一炉,采用多样化的手法,加强了词的表现力。稼轩词长调多,赋体多,过于前人。稼轩词的语言也是个性化的,它雄深雅健、博洽浑厚、舒卷自如,与一味镂金错采、争浓斗艳者迥乎不同。

辛弃疾不仅以辉煌的词作,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而且他的爱国热忱、创作传统、艺术经验,也一直在文学史上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杨万里 下一篇:严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