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10页(998字)
【生卒】:约1330—约1400
【介绍】:
明代文学家、《三国志演义》作者。名本,贯中为其字,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除《三国志演义》外,还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罗贯中所处时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社会动荡不安。他东西奔走,南北飘流。根据传说,他曾经充当过张士诚的幕客。明朝人王圻的《稗史汇编》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人。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中国,他改而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三国志演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脱稿的。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大部分是出自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给这部史书所作的注解中引用的野史杂记,小部分则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上去的。他一生被迫东奔西走,接近人民,十分厌恶统治集团“争名利使尽奸滑”,常用演义形式抒发自己和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国志演义》在平话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掉叙事简陋、文辞粗糙而芜杂等毛病,使语言精炼化,把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推到了最高峰。明人蒋大器《三国志演义序》说,罗贯中这部书编写成后立即就有人“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可见他写作的成功。清人魏裔介《三国问答序》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罗贯中的成功,证明新的描写手段的优越性,给予其他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以前长篇巨着是很少的,一般的是篇幅短小的作品。《三国志演义》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由于社会的发展,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人类生活也逐渐丰富繁复起来。要想比较广泛的、不只是片断的部分的反映出社会中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种种场面,篇幅短小的作品就不能胜任。《三国志演义》以约75万字的巨着,引人入胜地大规模描写了封建王朝中400个以上的人物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它提供了反映生活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这种体裁容许更多的穿插的描写以反映生活的复杂性。这部小说还提供了一些军事和政治斗争的策略和经验,有的农民革命的领袖,把它当做军事教科书。直到现在,国外仍然重视该着的学习,日本把它当作企业家的必读书。(参见《三国志演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