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810页(1149字)

罗贯中着。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编写而成。讲的是国家大事,形象地反映了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司炎)太康元年(280年)近一个世纪的社会生活,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战争给人民生活造成的苦难,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在所写到的四百多个人物中,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书中积累了较多的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十分出色的描写。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刘备“三顾茅庐”、“长坂坡之战”、“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章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特别是各种大小战争场面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点,很少雷同。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全书事件复杂,情节曲折,头绪纷繁,结构宏大;剪裁精细,取舍适当,脉络清楚,布局严谨。既有史实为依据,又不完全拘囿史实,有所虚构,一定程度上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艺术特色是:

第一,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曹操、孔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都是个性突出、生动鲜明的不朽典型。作者能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其某一方面,加以夸大,又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又善于在战争中,把人物放在矛盾的顶点去展示性格。

第二,善于描写战争。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都写得很精彩。作者善于通过揭示战争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来展开波澜壮阔的宏伟战争场面,在战争描写中,运用“动中有静”的艺术手法,把激烈紧张的战斗场面,写得有张有弛,松紧有致。如“空城计”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三国演义》继承宋、元话本的传统,善用通俗的语言叙述事件的始末,语言精炼、生动。

在文学史上,《三国演义》有极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首先,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奠定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方向,促进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繁荣。其次,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成为后世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汲取材料的来源。但是,作者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贬抑农民起义军,宣扬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宣扬因果报应、鬼神迷信等,这都是不足取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