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约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42页(1167字)
【生卒】:1887—1920
【介绍】:
美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革命活动家。生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一个富有家庭。1906年入哈佛大学,热心为院刊《讽刺月刊》与《哈佛月刊》撰稿,并成为后者的编委。他经常参加学生们的各种俱乐部活动,被选为“西部人俱乐部”主席。1910年毕业后到《纽约环球报》、《美国杂志》工作,写了一些反映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作品。1912年,他的作品《良心何在》在进步杂志《群众》刊出,被聘为该刊编辑。1912年至1914年,采访并热情地支持了新泽西州帕特森25000丝绸工人罢工和墨西哥农民起义和科罗拉多州勒德洛矿工罢工,发表了《帕特森之战》、《科罗拉多之战》等一系列富有战斗精神的报道及《暴动的墨西哥》一书。他的作为记者的才能和对新闻学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有“报告文学始于里德”之说。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作为《大都会》杂志的特派记者,赴法、德、意、土、俄以及巴尔干战场采访,撰写了《对战争的探索》、《在协约国一边》、《日耳曼的法国》和《德国战壕里的一夜》等战地报道及《东欧的战争》(1916)一书。他在作品中分析了第一次大战本质,谴责了这场帝国主义集团间瓜分世界的大屠杀,指出“它纯粹是商人们的冲突”,“这不是我们的战争”。1917年8月中旬,里德以《群众》、《纽约号角》、《七艺》等特约记者的身份,与妻子路易丝到俄国采访。他目击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激动人心的情景。在这些沸腾的革命的日日夜夜里,他访问过工厂、农场,会见过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们,搜集了各种政治观点的报刊、街头传单以及法令、文告等。他还曾通宵达旦地参加彼得堡苏维埃会议,同起义的人群一起冲入冬宫。1918年初返美,排除了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终于写成并在1919年出版了着名的《震撼世界的十天》(Tcn Days That Snook The World)一书。列宁读到该书英文版后,曾亲自为之作序,给以很高评价。里德回国后参加了社会党。1919年主编左翼刊物《纽约共产主义者》,同年9月参加创立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后与美国共产党合并)。随后作为该党代表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的活动,10月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常为《共产国际》杂志撰稿。里德因支持罢工和参加其他各种革命活动,屡遭美国当局迫害。1920年3月,他乘船准备回美国应付当局的起诉,芬兰政府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在途中逮捕、监禁了里德,经苏俄政府营救才得以重返莫斯科。3个月狱中生活使他的健康大受损伤。1920年10月17日因斑疹伤寒病逝,遗体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着有《在波希米亚的日子》(1913)、《墨西哥的暴动》(1914)、《东欧的战争》(1916)、《赤色俄罗斯》(1919)、《震撼世界的十天》(19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