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72页(1008字)
【生卒】:127—200
【介绍】:
东汉末年教育家和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年轻时曾在地方上作过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官。后来经一位大官僚推荐到太学学习。在这一时期,他博览群书,不仅学习了《易》、《春秋公羊传》等儒家经典,还钻研了《三统历》、《九章算术》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此后,他又跟张公祖学习《周官》、《礼记》、《春秋左氏传》、《韩诗》、《古文尚书》。几年后,他感到当地再没有可以请教的人了,便与卢植等人一道,不远千里,前往陕西向当时的儒学大师马融请教。当时马融教学生四百人,只面授少数高材生,其余弟子全由这些高材生传授。郑玄求学三年,竟不能见马融一面。尽管如此,他毫无怨言,一面等待机会,一面夜以继日地苦学。后来,在一次马融和其高足研究图纬的讨论会上,因听说郑玄精于算术,请他帮忙,他才见到了马融,向马融请教了许多疑难问题。不久,辞别马融师生,回到山东老家,在墨县劳山从事教育活动。郑玄走后,马融曾叹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东汉末,郑玄曾因被牵连到一次党祸之中而受到禁锢,从此闭门谢客,专门研究学问。数年后,根据自己的学问和见识,熔今古经学为一体,成为全国闻名的经学大师,各地不远千里前来求教者数千人。当时,不仅曹操、刘备、孔融等社会名人对他很器重,就连数万在行进中的黄巾军,见到他都行跪拜礼,称郑先生。
郑玄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其门人所辑的《郑学录》和《郑志》等书中,其主要贡献是校注了许多儒家的经典着作,解决了当时学生“劳而少功”、“疑而莫正”的困难,为汉末经学教育的统一提供了比较简单完整的教学用书,使“学者略知所归。”在教学内容上,郑玄除了要求学生熟悉儒家的典籍,还主张学生要学习音律与天算等知识。在教学方法上,郑玄以训诂为主要方法,去疑解蔽,“择善而从”,并主张将“博稽”、“粗览”和“时睹”结合起来,即在学习中运用精读、泛读和经常复习的方法,为后世制定了正确可行的教学方法,树立了良好的学风。此外、在具体教学时,郑玄继承先秦学者以问答法教授门徒的作法,在讨论切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郑玄死后,其弟子不仅“追论师所着述”,而且还能“分授门徒,各述师言,更相问答”,继承郑玄的教法,光大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