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艺学简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78页(1270字)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坂元昂编。大日本图书公司1971年出版的一套八卷本的教育工艺学丛书中的第一卷,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是在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6年美国普莱西试制成功了第一架教学机器。从那时到现在,教学实践上应用各种教学机器及视听设备,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在60年代现代教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发展了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教育工艺学(欧美国家称之为“教育技术学”或“教育工程学”)。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工艺学、建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知识,研究“教育最优化”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的一门综合科学。
《教育工艺学简述》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教育工艺学的形成》,回顾了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列举了教育工艺学蓬勃发展的原因。认为,教育工艺学的诞生和发展,“第一个因素是改进教学方法以应付知识量爆炸性增加的要求”。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受着一种知识饥饿感的袭击。从经济方面来看,提高教育效率尤为重要,因而对教育工艺学寄以极大的期望。“第二个因素是伴随着教育改革而产生的社会性因素。”“第三个因素是课程改革运动”。“第四个因素是教育产业的扩大”。总之,由于多种教育媒体(即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传输信息的手段)的出现引起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工具从粉笔加黑板到今天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教学方式由单纯的教师讲述,发展到综合了各种视听设备,实验仪器在内的可供学生集体或个人学习的多种媒体的教学方式。这样,一个教师可以教千名学生,使教育摆脱了“手工业方式”的束缚。教育工艺学的研究,则为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育工艺学简述》的第二章是《教育工艺学的结构》。这一章从教育工艺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领域、实用领域、研究方法等角度论述了教育工艺学的结构。作者指出:“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实验性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工艺科学。这些可操作的因素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一类的教育情报,教材教具、教学机器一类的教育媒体,教育方法、讲授方法、教育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和师生编组以及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教育工艺学是在教育行政与教育财政,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智育、训育、咨询等教学活动,及教育情报的收集、整理、利用,时间表的制订、出勤考核等教务工作中,广泛地利用工业技术、信息科学、自然科学、行为科学、人类工艺学的成果,以求提高教育效率的研究领域。”
本书第三章《教育工艺学的将来》,着重分析了阻碍教育工艺学发展的因素,教育工艺学的潜在的力与局限性,今后发展教育工艺学面临的课题。本书为我们了解国外教育工艺学发展概貌提供了若干基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