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纽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123页(689字)

指《切韵》音系中支、脂、祭、真、仙、宵、侵、盐八韵系里的喉、牙、唇音字有小韵对立重出,等韵图分别置于三、四等。音韵界一般称之为重纽三等和重纽四等,或重纽B类与重纽A类。至于各韵的舌齿音究竟同于本韵的重纽三等还是重纽四等,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说法:(1)董同龢说。认为舌、齿音和韵图置于四等的喉、牙、唇音是一类,韵图排在三等的喉、牙、唇音单独为另一类;(2)陆志韦说。认为舌、齿音中的庄、知两组字和来母字同重纽三等字为一类,其余的同重纽四等为一类。而且这种两分法不仅适用支、脂等八韵系,而且适用于全部邵荣芬所命名的三B类韵;(3)邵荣芬说。认为舌、齿音和韵图置于三等的喉、牙、唇音是一类,韵图排在四等的喉、牙、唇音单独为另一类。国外音韵学界对《切韵》重纽韵的舌、齿音归属问题是采用所谓“类相关”的理论。关于“重纽”的语音区别,也说法不一。从拟音上看,可以归纳成五派:(1)重纽三、四等的区别是由于元音的区别,周法高、董同龢、Paul Nagal等主之;(2)重纽三、四等的区别是由于介音,有坂秀世、河野六郎、李荣、蒲立本、俞敏、邵荣芬等主之;(3)重纽三、四等的区别是由于声母和介音,王静如、陆志韦主之;(4)重纽三、四等确有语音上的差别,但无法说出区别在哪里,陈澧、周祖谟等主之;(5)重纽并不代表语音上的区别,章炳麟、黄侃等主之。概括言之,此中(1)至(4)主张重纽三、四等有语音上的区别,(5)则反之。俞敏通过梵汉对音确认重纽三、四等是介音[-r-]与[-y-]的区别一说对重纽拟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参见“重纽三等有r介音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