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佚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204页(427字)

指收罗群书所引某书之佚文编辑成书的工作。由于古文献多次遭致人为毁坏与自然损伤,所以,古代许多学者都很重视辑佚工作。今存五代以前的集部书籍大多是辑佚的本子。早在晋代,梅赜就辑过伪《古文尚书》。宋代金石考古之学兴盛,王应麟辑郑玄《周易注》、《尚书注》与《三家》。清代辑佚古书,风行一时,取得很大的成果。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由《永乐大典》所辑诸书,计有三百七十五种,四千九百二十六卷。清代私人辑佚成就最大的,一是严可均辑《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为研究古典文学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二是黄奭辑《汉学堂丛书》,内收经书八十五种,纬书五十六种,子史书籍七十四种,均属佚书新辑本,颇多参考价值;三是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共辑书六百一十七种。辑佚不是简单地搜求佚文,按条抄录,古人引书常不照录原文,加之年代久远,辗转摘引,难免发生张冠李戴或脱文增字等现象,不加细心考定,便易致误,因而辑佚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上一篇:刻本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