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相关性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654页(607字)

也叫“语言决定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及其学生沃尔夫(B·L·Whorf)所提关于语言决定思维、语言决定文化的理论。该理论注重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德国人种学家洪堡特(W·Humboldt)提出的观点。萨丕尔(E·Sapir)认为语言不只是交际和思维的辅助工具,而是人们形成世界观的基础。沃尔夫(B·L·Whorf)将这种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强调客观世界只能给予我们一些杂乱无章、川流不息的印象,只有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才能使它们条理化,这种条理化使操不同语言的人所理解的客观现实各不相同。所以特定的语言迫使人们接受特定的世界观,并决定人们的思维规范和行为准则。他还认为不同语言的民族其逻辑也不相同。对这一理论历来有不同看法。反对者认为:其一,虽然人类在认识世界时带有主观成分,尤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用语言形式固定下来时更是如此,但这种主观成分不是语言所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各个不同民族的社会现实。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决定了语言形式,而不是相反。其二,虽然语言是与思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但语言本身毕竟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规律和特征,与思维不是同一事物。语言能有效地帮助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方式,但不能决定思维。此外,也有些学者对该理论加以修正。参见“洪堡特主义”。

上一篇:洪堡特主义 下一篇:民族语义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