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
书籍: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720页(590字)
【生卒】:1890.12—1977.10
【介绍】:
原名参一、融。笔名雪帆、张华、南山、齐明等。浙江义乌人。曾就读于浙江之江大学。1915年赴日本,先后在东洋大学修文学、哲学,在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学法律,获法学士学位。1920年应陈独秀邀请到上海编辑《新青年》。在参加早期建党活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从事文化教育工作。1920年以后任教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建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上海语文学会会长、《辞海》编辑委员会主编。全国人大四届常委,全国政协三届、四届常委。在语言学领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文改革、修辞学、语法学三个方面。1918年起发表《标点之革新》等文,推动了新式标点的使用和普及。1934年与陈子展等人,坚决反对“文言复兴”,发动“大众语运动”。1938年提倡拉丁化文字。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开始注意研究修辞。1932年所着*《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兼顾古今语文的修辞学专着,创立了中国修辞学体系。1938年,在他主编的《语文周刊》上发动了一场文法革新讨论。所撰《谈动词和形容词》等十余篇论文首次明确提出了用功能观点研究汉语文法的见解。1977年完成的*《文法简论》是作者几十年来研究汉语语法的系统总结。语文方面的论文收入《陈望道语文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