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近义通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965页(367字)

训诂学说之一。古代汉语词汇中大量的滋生词与发源词之间在语音和语义方面都有联系;古文献又常用通假,借字沾上本字之义。这些原因使汉字具有音近义通的现象。汉代一些训诂学家早就发现这一现象。唐代孔颖达常用“某与某义通”,“某与某古字通”。李善说“音义与某同”。宋人王圣美右文说、王观国字母说都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音近义通关系。音近义通说盛行于清代。王念孙认为“存声同字异,声近义同”。郝懿行认为“凡声同、声近、声转之字,其义多存乎声”。戴震认为同纽之字义多相近,故作《转语》;刘赜撰《古声同纽之字义多相近说》。黄承吉以为同韵之字其义皆不甚远,发明右声说;刘师培着《古韵同部之字义多相近说》。黄侃认为:同音者虽有同义,而不可言凡;物有同音而异语者,亦有同语而异音者;治音学者,当知声同而义殊之理。

上一篇:义通说 下一篇: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