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真伪之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第986页(393字)

汉字问题讨论之一。1965年,郭沫若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认为《兰亭序》系后人伪作,从而在学术界引起一场讨论。晋代是否存在《兰亭序》那样的字体,楷书和行书究竟成熟于何时,成为争论的焦点。郭沫若等人根据新出土的东晋墓志和晋代《三国志》写本残卷,证明东晋基本上还处于隶书阶段,由此推测王羲之书法真迹应带隶书笔意,和《爨宝子》、《爨颜》碑风格相近。而《兰亭》笔法已经是成熟的唐代楷法,其墨迹和文章系隋代智永所依托。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魏晋时代已经出现相当成熟的行书和楷书,王羲之在此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出“风流婉约”的书体,不足为奇。东晋各种书体有其专用范围,碑刻多用隶书,尺牍文稿多用行楷,碑刻字体不足以代表东晋书法的全貌。尽管今存《兰亭序》为唐人临摹本和后代翻刻本,有所失真,但大致反映出王羲之书法面目,决非伪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