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三国演义大辞典

《三国演义》研究集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759页(982字)

书名。《社会科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全书收入《三国演义》研究论文28篇:1.《重新评价〈三国演义〉》(刘知渐);2.《〈三国演义〉构思基础质疑》(李厚基);3.《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黄钧);4.《试论〈三国演义〉的主题》(曹学伟);5.《从“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胡邦炜);6.《论“全景军事文学”〈三国演义〉》(陈辽);7.《〈三国演义〉的主题应从军事角度认识》(任昭坤);8.《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傅继馥);9.《试谈〈三国演义〉的对比手法》(王晓家);10.《浅谈元杂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郭英德);11.《〈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赵清永);12.《重提旧案说曹操》(程一中);13.《也谈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胡振务);14.《试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蒋维明);15.《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形成和塑造》(刘益国);16.《从用人得失论孙吴集团》(詹寰);17.《魏延反乎》(梅水溪);18.《巾帼不让须眉》(剑锋);19.《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王利器);20.《〈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张国光);21.《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欧阳健);22.《〈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代作品》(刘友竹);23.《〈三国演义〉形成过程论略》(陈周昌);24.《有关毛本〈三国演义〉的若干问题》(黄霖);25.《元代的三国戏及其对〈三国演义〉的影响》(李春祥);26.《古典文学形象的艺术稳定性和变异性》(吴红);27.《试论〈三国演义〉的白璧微瑕》(刘明浩);28.《〈花关索传〉对〈三国演义〉研究的启示》(谭良啸)。这些论文,多数选自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收到的论文。书中同时收入沈伯俊的《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综述》和胡邦炜、沈伯俊合写的《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综述》,并附有沈伯俊整理的《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论着索引(一)》和王丽娜编译的《国外〈三国演义〉研究部分论着目录》。卷首有谭洛非的《序》,卷末有李希凡的《跋》。此书是《三国演义》研究由沉寂走向兴旺的一块里程碑,书中大多数文章颇有创见,其中许多文章具有代表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