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曰校本十大增文考辩、周曰校本与闽建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华书局《三国演义大辞典》第809页(1475字)
学术论文。王长友作。连载于台湾《小说与戏剧》杂志1991年第3期、1994年第6期。明版《三国志演义》今存二三十种,学术界向来认为除关索故事外无大差别。作者在逐段比照阅读若干种现存明本后发现,郑振铎先生认为与嘉靖本“全同”的周曰校本与其底本嘉靖本相比,文字性修改和增引的诗词论赞不算,最值得重视的还有十大增文、四大异文。十大增文是:一、第二卷中多出了孙策战王朗的故事。此段情节非原作所有,但其中出现补注文字,知在周曰校本之前的某个版本中就已增入。二、第三卷中多出了袁谭向刘备求救不果的故事。其中“释义”文字颇多,增入是在周曰校本之前。三、第八卷中多出了关索向孔明请战的故事,且第十一卷中还多出了关于关索故事的一条重要的“补注”,指出关索故事出自逸史。四、第十卷中多出了曹睿亲征孙权的故事。此段文字,地理、常识错误颇多,出于周曰校本校订者之手。五、第十一卷中多出了夏侯令女的故事。此处嘉靖本曾有脱误,周曰校本为之“补遗”。六、第十二卷中多出了刘禅降魏后霍戈坚持抵抗的故事。此段故事前后文字,嘉靖本、闽建本都颇混乱,周曰校本天然浑成,可能是据某一版本恢复了原貌。七、第十二卷中多出了羊祜与陆抗的故事。叙事与原书按年代铺写的脉络相悖,可能出自周曰校本校改者之手。八、第十二卷中多出了晋朝君臣关于是否伐吴的争论。从上下接榫的弥合痕迹和叙述文字的不顺畅看,当是周曰校本的插补。九、第十二卷中多出了晋朝君臣关于是否乘胜灭吴的一场争论。是后来插增的,其中的周静轩诗可能是插补者杜撰的。十、第十二卷中多出了灭吴后晋主怀念羊祜之功的故事。是周曰校本校订者补进去的。以上第七、八、九、十段故事,可能都是周曰校本校订者一次性插进去的,所体现的思想一以贯之,或许反映了当时的特点。参照作品的内在逻辑,并与现存各种明本和相关史料对比分析,初步确认,这十大增文有三处为原作所有,对于我们确认周曰校所称“古本”的存在极有意义;两处出自原作与周曰校本之间的过渡性版本,这种过渡性版本也经人修改过了;五处为周本新增。由以上发现和分析可以证明:周曰校“识语”所说“敦请名士,按鉴参考”、“缺略有增补”等话并非虚语,周曰校确有不同于嘉靖本的“古本”。从这十大增文的或取或舍,可以看出在《三国志演义》的初期传刻过程中内容变化之大,从最初写成到今见各种版本,其间已发生多次变化,嘉靖本也是一个经过了大量增删的本子,并非原本。这十大增文,在嘉靖本和闽建本中都没有,而此后的嘉靖本系统本(直至毛本)都保留了这十大增文,可见周本才是这些版本的嫡亲祖本。周本的修改是毛本以前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此一系统后来各本,直至毛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承周本而来,许多论着跳过周本而直接拿李卓吾评本、毛本与嘉靖本比较是不科学的。四大异文是:卷一《安喜张飞鞭督邮》中写破张宝法术的一段;卷三《云长策马刺颜良》末尾一段;卷七《玉泉山关公显圣》写关公遇害的一段;卷十《孔明大破铁车兵》写关羽显灵的一段。在今存明本中,嘉靖本和闽建本差别普遍存在,周曰校本的文字整体上与嘉靖本基本相同,但这四段却与嘉靖本差异很大,而与闽建本接近,说明周曰校当年确实有一个与嘉靖本不同的“古本”在手。这个“古本”与今传闽建本接近,它可能比嘉靖本更早,更接近《三国志演义》的原貌,可以称为周藏《三国志传》。周曰校本纠正了嘉靖本的大量误刻,还天衣无缝地补上了嘉靖本的一些漏刻,说明周曰校本的确根据一个早于嘉靖本的本子作过校勘工作。嘉靖本之前肯定还有更早的本子,这个周藏《三国志传》就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