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座位稿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45页(2247字)
【简介】:
单刻帖。亦称《论座帖》、《与郭僕射书》。唐广德二年(764)颜眞卿书。行草书。眞迹传有七纸,约六十四行。152×81cm。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之上石。石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日本《书道全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西安碑林书法艺术》着录。上海艺苑眞赏社等有影印本。
【集评】:
宋苏轼《东坡集》:“比公他书尤爲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宋黄庭坚《山谷集》:“此虽奇特,犹不及《祭濠州刺史文》之妙,盖一纸半书,而眞行草法皆备也。”宋米芾《宝章待访录》:“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鲁公作字多擘窠大书,端劲而秀伟。黄鲁直云,此所期无不欲高照千载者。此帖草略匆匆,前所未见,开轴未暇熟视,已觉灿然,忠义之气横溢,而点画所至处,便自奇劲。”元袁桷《淸容居士集》:“米襄阳年少尝临之。邵伯温亦云,安氏析后不复见全本,此卷笔法绝类米老,往见《乞米帖》墨迹于子昂家,子昂以重资得之,余心有疑而不敢言。今得此帖,纸色行墨绝相类,遂定爲米老所临无疑。”陈万言《钘园集》:“神色秀郞,微似宋人摹本,要亦书家甲观。”又“笔笔生动,位置俨然,信可宝也。”明郁逢庆《书画跋跋》:“此帖首十余行尙觉倔强未舒,至‘僕射指’以下乃始活泼飞动;至‘皆有等威’后又更浑化入妙;结末数行笔已倦,意已懈,而余兴淋漓更出屋漏雨痕。”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鲁公草本无意于书而天眞烂然,学者可知作字写画无意于佳而自佳者,乃诚爲佳矣。”又,“此帖潦潦草草,皆是一段奇气,只当作祭二侄文字,书麻姑文章看之可也。”明汪砢玉《珊瑚网》:“《广川书跋》称是颜书之烜赫者,弇州谓草稿耳,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爲文从容中道者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宋苏、黄、米、蔡四家书皆仿之,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划二王,不无拘于法度,惟鲁公天眞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明项穆《书法雅言》:“行草如《争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固出欧、李辈也。”淸蒋衡《拙存堂题跋》:“颜公《论座书》,意法兼到,所谓从心不逾矩,即论书法已直逼二王,况忠义大节明并日月。此书尤理正辞严,雷霆斧钺,凛然不可犯。其落笔则风驰雨骤,全以神行。”淸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愼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座位帖》,论亦有理。《座位帖》尙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淸杨守敬《学书迩言》:“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爲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
【赏析】:
《争座位帖》同王羲之《兰亭序》世有“双璧”之誉。苏轼一语道破个中奥谜:“信手自书,动有姿态。”古往今来的大量书法作品,多数有“千人一面”之感的缘故,撇开其他不谈,“无我”大约可算是第一个大原因。
所谓“无我”,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未脱他人窠臼,一笔一划不逾前人规範,字无个人面目出;二是故作惊人之笔,或放纵挥洒,或诘屈聱牙,欲收哗衆取宠的效果。所露者矫情也。人的审美兴趣,在希望看到眞实面目。奥林匹克体育比赛的永久魅力,就在于彻底地眞实竞争。按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人在游戱时每每显露眞情,因爲忘情时会脱却僞装。这裏所指的僞装,是人的经验、敎育等赋予的。所以,人们绝对地厌弃表演式的比赛,谦谦君子温良恭俭让的比赛。书法家由于诸多原因,大多将自己掩藏在自以爲美的字的背后,颜眞卿的幸运,是他了无遮拦地呈现在历史面前。就像一尊米盖朗基罗的全裸塑雕,这种迹近原始的眞实全裸,远胜于那些道貌岸然衮衮诸公。
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是无创作意识。
书法线条的美感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一种说法是,只有在字的结体过程中,通过交织,缠绕、编排、才能实现某一线条的审美价値。任何一个孤立的线条都很难引起欣赏的兴味。愚以爲,做爲有审美内蕴的书法线条,哪怕是在被肢解而孤独存在的场合,仍然会透出美的韵致。有一次我到郑州参加书法活动,参观黄河游览区的路上,在汽车上看到沥靑马路上新涂的白漆线段,内中有一段距离可能是因爲机器出了故障,涂出来的一截一截白漆线段,不像规定的那样成规则的方稜方角,而是不规则的线条,那由于机器失误造成的种种变化的线条,映入眼帘,顿时令我激动不已,内心不禁惊喜地呼叫道:这简直像是出自大师的手笔!于是,我经常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爲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些状态的线条,认爲是属于书法类的;而摈弃另外一些状态的线条,认爲是非书法的?是否可以说,人对任何艺术样式的审美总离不开那个参照系,即自然景观和人本身,对书法线条的描述,有奔雷坠石、鸾舞蛇惊,行云舒捲以及屋漏痕之类;也有从剑术、拳术获得灵感的书家。这些都表明,能够描摹和再现人和自然的变幻、力度、空灵的,就爲书法欣赏所容纳。《争座位帖》中有S形的勾勒线条,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审美价値。
最近看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标,极爲简括的几道线条,却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那不正是中国的书法吗?